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杨星
[导读] 目的:对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进行探究。

        杨星
        陕西省人民医院手术室  710068
        摘要:目的:对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本科室接诊的100例急重症患者实施研究,然后随机将危重症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并且每组50人。其中,实验组在抢救治疗过程当中给予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照组在抢救治疗过程只给予一般护理。最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满意度、ICU住院时间以及急诊急救所需时间、急救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急救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高,对比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实验组满意度提升效果显著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采取整体性急救护理效果理想,值得临床运用并深入推广。
        关键词:急诊危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急救成功率;满意度
        前言
        与其他科室比较,急诊科工作较为繁重,收诊患者较多,且多以危重症居多,该类患者病情变化快,极易在救治过程中发生死亡,及时给予科学、高效救治可确保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治疗。近年来,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以及急诊医学新概念、新理论的层出不穷、各类医疗设备的问世、新药物及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再加上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均为急诊急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障。临床上为提升急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效果,开展了一系列急救护理,且随着医学技术发展,急救护理技术逐渐趋于成熟,而整体性急救护理则是其中一种。为深入研究整体性急救护理于危重症患者诊治中具体效果,本次研究对科室100例危重患者实施研究,随机分组后给予不同急救护理,并对护理效果展开分析,现作如下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本科室接诊的100例急重症患者实施研究。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并同意;无传染病史。排除标准:非自愿参加研究;存有精神病史。采取分别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男女比重为27:23;年龄临界值23岁、65岁,年龄(45.3±8.5)岁;疾病类型:脑血管18例、呼吸系统15例、心血管17例;实验组男女比重为28:22;年龄临界值21岁、60岁,年龄(40.8±10.2)岁;疾病类型:脑血管17例、呼吸系统20例、心血管13例。对对照组与实验组一般资料展开独立样本检测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急诊常规式护理,实验组行整体性急救护理:
        1.2.1入院前急诊干预
        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院前急救护理,急救人员需与现场人员保持联系,以便提前把控现场情况;在转运途中应以电话形式掌握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情发展等,全面做好急救准备。
        1.2.2分诊干预
        获取患者全部资料后,立即安排急救床,当患者入院后检查并判断其身体状况,查看是否有休克、出血、身体创伤及外科急腹症等,明确病因后经资深急诊护理人员按照急重症相关标准进行分诊,以分诊结果展开急救工作。
        1.2.3急救辅助性干预
        保持持续吸氧,构建静脉通道,立即准备所有急救药物,监测生命指标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馈,并遵照医嘱配合急救医生实施救治。所有操作均按无菌制度执行。
        1.2.4全程陪同干预
        急诊护理人员应通过电话预先与辅助科室人员取得联系,确立辅助科室准备工作完善后陪同患者进行检查。急救成功后再将其送入专科病房等待进一步诊治。在此过程中急诊护理人员需与下一科室进行交接班,确认无误后签字。
        1.2.5护理管理
        要求急诊护理人员规范填写表格,确保急救能力与水平提升的同时将护理工作变得更加细节化和专业化,降低医患纠纷。


        1.3观察指标
        将治疗效果满意度、ICU住院时间以及急诊急救所需时间、急救抢救成功率作为评价两组治疗成果的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相关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实施检验。急救护理效果用率表示,以X2进行验证,P<0.05提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满意度
        经过软件分析,可以得到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满意度为7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满意度为94%,明显实验组的妇女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
        2.2 ICU住院的时间以及急诊急救所需的时间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实验组的ICU住院时间以及急诊急救所需的时间,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
        2.3急救抢救成功率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对照组急救,抢救成功率为85%,实验组,急救抢救成功率为94%,显然实验组的急救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
        讨论
        急诊科室的人流量比较大,每天要接纳的急诊病人有很多,而且这些病情也是十分的复杂,有的涉及到不同的科室,因此急诊科时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的急诊工作。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就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完美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护理工作,其中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方法就很受欢迎,并且在急诊工作当中也发挥出了真正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整个护理工作效率。所以,加强急诊急救护理服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护理方式。从患者入院到患者最后的整个质量都要进行统一有效地护理,医护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一些紧急情况,对于后期的质量也要陪同患者进行等等,这些都是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过程当中的必要措施。做好整体性紧急诊治护理可以有效地提供整个的工作效率,从而能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满意率及护理后急救成功率相对于对照组显著较优P<0.05,提示整体性急救护理效果令人满意,这也与文献报道近似,其研究中整体性急救护理除缩短救治时间外,亦能提升急救成功率,与本次结果相一致,证实整体性急诊急救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该护理模式在具体落实中坚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急救原则,护理人员与医生做到完美配合,以实现急救效果;从院前急诊到分诊急诊护理再到全程陪同,有效防止盲目护理延缓救治时间,且予以患者理解与支持干预,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人员的配合度,从而提高满意度,有效改善预后。
        结语
        综上,急诊科室在医院的整个运营过程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因为先进的方式,在整个护理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患者入院治疗,到患者的检查,以及患者后期的陪同看护,以及最后的核对签字等等这些细致环节,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的工作效率。因此,在平时要不断地加强对于急症科室的制度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急诊科室的整体性护理措施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不断的优化整个的治疗过程可以有效地缩短一些时间,从而能够为更多的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相信在未来,随着各项护理措施的不断实施,急诊科室将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能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张琴,冉柳.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0):153+155.
        [2]王曼.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76.
        [3]姚云.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229-230.
        [4]李秀纯.急诊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7):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