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雯辉
江苏省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小组对于老年糖尿病护理的临床意义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被诊断为糖尿病的100例老年患者,在保证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将此100例老年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组别名称设定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人数均为50例。在护理方式上,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小组的护理模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质量。结果 在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情况上,实验组患者的理论知识评分以及相关操作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实施规范化管理小组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们对于糖尿病的认知,提升患者的今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老年糖尿病;护理小组;护理满意度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主要是患者的血糖指标高居不下,容易引发其他多种类型的并发症,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直接的威胁[1]。所谓规范化管理小组通常是依据循证护理的理念,以护理小组为组织架构,给予患者贴心周到的护理服务的护理模式[2]。规范化管理小组起源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而后扩展到医学领域,对于慢性病的护理具有积极的意义[3]。本次研究主要探究规范化管理小组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质量,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经验与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被诊断为糖尿病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并保证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将此100例老年患者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组别名称定义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中共有患者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在58-83岁,平均年龄为(63.58±1.28)岁,病程时间为1-19年,平均病程时间为(12.17±0.36)年;实验组中共有患者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56-85岁,平均年龄为(64.16±1.32)岁,病程时间为2-18年,平均病程时间为(12.22±0.35)年。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血糖测量后显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后血糖≥11.1mmol/L。所有患者均知晓此次实验并签署研究相关知情书。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时间、年龄、男女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数据经统计学软件检验显示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为患者讲述疾病基本情况以及糖尿病对身体机能的伤害,定期为患者监测血糖指标,并注意排遣患者的心理不良情况。
实验组实施规范化管理护理小组模式,具体的护理过程为:首先在医院内部成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构成,并推选以为经验更加丰富的护理人员作为小组组长,用以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并在每周的晨会上指出护理问题。小组成员必须拥有完备的理论知识以及成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保证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的糖尿病护理工作,具体包括糖尿病疾病的专科护理、日常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等。糖尿病护理小组需要做好反馈工作,小组组长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评分,了解护理人员在哪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并予以告知,提升护理工作的完善度。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理论知识评分和实际操作评分。并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进行评定,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以()形式记录,使用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记录,使用X2检验对比,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对比
根据表1,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理论知识评分、实际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ng)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根据表2,实验组患者对于此次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蛋白质、脂肪、血糖的代谢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4]。从糖尿病的危害来看,不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同时还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目前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我国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通常采取药物降糖的方法,但与患者自身的治疗依从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效果难以达到预期,为此就必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提升其他们对于疾病的认知,以此达到理想的疗效[6]。规范化管理护理小组产生于企业的管理,近年来被医学界广泛使用,主要是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施小组模式,以此给予患者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在本次研究中,实施规范化管理护理小组的实验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并缓和老年糖尿病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护理意义。
综上所述,规范化管理护理小组能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发挥积极的效用,提升护理质量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患者的预后工作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今后的临床中可以结合患者的意愿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喜芽.中医耳穴压豆护理对2型糖尿病伴失眠患者NE、5-HT及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1,42(06):1523-1524.
[2]韦迪霞,代霁虹,孙翠娥,陆舒,王三丽,桂责婧.优质护理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中的应用——评《实用内分泌与糖尿病护理实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13):107.
[3]唐丽莎,张春玲,赵伟,陈露,邸铁涛,任玲,罗婷婷,罗开中,张云,王庚新.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延续护理对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应用研究[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3(03):64-70.
[4]苏爽,宋磊,僧松娟.MDT式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DMSES评分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06):171-172.
[5]华琳,宋昭君.跨理论模型的动机访谈联合家庭参与型远程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5):169-171.
[6]贾小娟,李丽.健康行为整合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OL].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02):77-81[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