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痤疮治疗仪治疗面部痤疮的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张艳峰 刘智君
[导读] 目的:探讨面部痤疮患者接受蓝光痤疮治疗仪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张艳峰  刘智君
        承德市中心医院    067000
        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痤疮患者接受蓝光痤疮治疗仪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部痤疮患者,选取人数100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此期间设立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小组,将患者依据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法,以50例每组的方法将患者均分至两组,所有的患者均使用蓝光痤疮治疗仪进行治疗,同时为了凸显出本研究中护理方法的效果及影响,对不同分组的患者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以此完成对照研究,选择常规护理应用到参照组中,研究组使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记录护理后临床的情况,同时记录护理前后患者的GACS评分,并记录护理后的治疗效果。整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GACS评分在护理前的数据相比,无明显的区别,并未展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重新测量和对比,数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优于护理前,其中研究组的改善最具优势,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记录后进行比较{参照组84.0%(42/50),研究组96.0%(48/50)},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面部痤疮患者接受蓝光痤疮治疗仪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效果,可在今后治疗后扩宽推广和应用范围。
        关键词:面部痤疮;蓝光痤疮治疗仪;护理;效果
        引言:为了深入分析面部痤疮患者接受蓝光痤疮治疗仪治疗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本研究提出综合护理的方法,中部分患者接受该方法干预,另外一部分接受常规方法,以此完成对比分析,作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面部痤疮患者为本次研究中的主要对象,于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完成100例选取。期间将所有患者平均分配到不同的命名小组中,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患者的年龄最大值为27岁,最小值为16岁,平均值为22.9岁,以上资料具有可比意义。
1.2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接受蓝光痤疮治疗仪进行治疗。选择欧美娜蓝光痤疮治疗仪,在治疗前对患者患处皮肤进行清理,使用香皂完成。治疗后停止使用化妆品和一切药物。使用仪器对患处进行照射,将仪器波长及照射剂量分别调整为415mm、48J/cm2。每次照射20min,每周2次,治疗周期1个月。
        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人员应该抱以积极态度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详细的评估,以此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将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向患者讲解,提高其认知程度,从而促进临床配合度[1]。(2)饮食护理。由于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会导致患者的面部痤疮加重,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摄入,禁止饮酒。指导患者适当的食用动物肝脏及花生,以此促进面部皮肤抵抗力提高。同时还可选择对皮肤油性有抑制作用且促进皮肤循环的食物。(3)日常护理。护理人员要时刻提醒患者,严禁对痤疮进行挤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饮水,避免便秘。同时嘱咐患者保证良好的心态,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减少化妆品的使用,定期使用清水进行面部清洗,保证面部皮肤整洁。(4)恢复期护理。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痤疮恢复情况,若恢复状态良好,面部色素沉着较少,应该告知患者减少外出,避免阳光直射,指导患者适当的服用维生素C,严格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服用其他药物,以此提高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对GACS分值进行统计,并将统计后的结果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其方法为治疗前分值与治疗后分值相减后,除以治疗前分值。获取皮疹改善率。(2)将临床疗效划分为4个类型,分别是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皮疹改善明显,且超过90%,称为治愈。患者接受治疗后,皮疹有一定的改善,改善率处于60%至89%之间,称为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皮疹有所改善,但改善率较低,处于20%至59%之间,称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皮疹改善不明显,改善率低于20%,称为无效。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有效例数,记录该数据后除以小组总人数,获取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患者的临床指标、GACS分值以及平均年龄等资料属于研究过程中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统计范围是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并发症发生率,以计算机软件SPSS 22.0作为相关资料的分析工具,计量资料统计后,采用(x±s)的检验方法。计数资料统计后采用百分比(%)的检验方法;检验数据时有较大的差异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方法护理前后比较2组患者GACS分值
        护理前研究组GACS与参照组相比{(27.38±9.49)分比(27.41±9.47)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7.85±8.11)分比(13.18±9.86)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研究组效果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面部皮肤疾病中,面部痤疮较为常见,该病好发于青少年群体,主要病变位置为毛囊和皮脂腺,该病发生后易导致囊肿、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和瘢痕等临床症状[2]。据相关研究表明,皮脂腺分泌过多、受体敏感性及雄性激素水平增高、毛囊口过度角化和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因素,是导致面部痤疮发生的主要原因[3]。病情发生后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影响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中应该积极进行治疗,当前在面部痤疮治疗中,蓝光痤疮治疗仪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护理工作对治疗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对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比较发现,前者优势明显(P<0.05)。
        综上所述,使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面部痤疮接受蓝光痤疮治疗仪治疗时的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恢复,对护理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丽,刘菊花,朱永军.红蓝光治疗仪照射联合综合性护理在面部痤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07):158-159.
[2]寇鹏涛,杜耀武.痤疮清除术联合红蓝光治疗仪对面部痤疮患者的效果及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0,47(05):1022-1024.
[3]刘春霞.浅析蓝光痤疮治疗仪治疗面部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6):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