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佳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6医院温州院区温州医疗区,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一个年度间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共两组,每组病例数50,分别将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各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患者各种体征的改善,提升肢体活动能力,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出血;生活质量
作为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脑出血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出血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并且具有年轻化的趋势。脑出血患者通常发病比较突然,病情变化较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脑出血的发生与患者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减退以及主要供血血管老化、病变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达,当前临床中脑出血的病死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依然会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等方面的障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有相关专家提出,将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可以对患者的肢体以及神经等受损的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减少患者的致残反应,提升生活质量。因此本院特对此进行了具体的疗效探究,其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为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为(58.1±2.4)岁,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为(61.9±2.9)岁,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中,包括用药指导、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等常规方法。
早期康复护理用于观察组中,(1)早期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解,明确患者的性格特点,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在与不同患者的个体化性格差异相结合制定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计划。与患者保持良好和谐的沟通,对患者诉求耐心的倾听,根据患者的心理所需给予相应的疏导,为患者讲解治疗比较成功的临床病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性,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2)强化病情观察,在患者发病的24小时以后要对患者进行良好的肢体位置摆放,以免患者出现肌肉痉挛的情况。同时对患者的血氧、体温、血压以及意识状态和瞳孔等基础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使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禁止挪动[2]。(3)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术后的24-72小时针对各项指标和体征恢复平稳的患者进行被动的肢体训练,对患者的各个关节和肢体采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按摩,遵照按照心脏位置为中心,从近到远,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有序的按摩。每次维持20分钟左右,每天1-2次。在术后一周左右,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将被动运动过渡到上下肢体以及全身各个关节的相对宽泛幅度的被动运动,在逐渐据情进行主动运动的转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缓慢过渡。可以对患者进行床上练习运动(包括上下左右移位、腰背肌、腹肌以及呼吸肌肉的练习),然后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包括自主吃饭、穿衣、洗漱以及坐便器的使用练习等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练习。在术后3-4周时,可以协助患者进行离床活动,首次进行离床时,应缓慢的站起,护理人员在旁搀扶或者监护,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每天离床次数的合理调整。然后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依次进行坐起以及坐位平衡、站立和站立平衡的有关练习。待患者的站立形态达到稳定的状态后,对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包括踏步、负重、拄拐步行以及徒手步行、楼梯步行训练),逐渐将步行的步伐加大。
1.3观察指标
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含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100分,分数和生活质量成正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结果及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均使用软件SPSS20.0统计,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两组患者各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png)
3讨论
脑出血是脑实质的各种出血情况的统称,临床中根据病因将其分为两种类型,高血压性和非高血压性,而高血压性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多数患者都是在高血压的长期影响下导致血管的突然破裂而引起的出血,从而对患者颅内神经起到损伤,而导致患者出现运动、语言、认知和感知功能上的障碍,引发后遗症,对患者自身乃至整个家庭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心理负担。有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人体的脑组织具有很强的功能重塑能力,脑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可以通过早期合理的功能训练来最大程度的促进脑组织的功能重塑,其功能恢复最佳时期就是患者发病后的前3个月内,因此,给予脑出血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非常必要[3]。通过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指导训练,使患者进行在学习和锻炼,维持良性循环,有效促进脑组织功能的重建,使残余的功能不断进行强化,代偿能力有所增强,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从而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各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丁转转.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的影响[J]. 人人健康, 2020, No.523(14):464-464.
[2]李兴芹.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04):113-114.
[3]俎若男.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v.13(0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