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出血有优势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李勤
[导读]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消化道出现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更好的治疗病症,其实消化道出血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病症,

        李勤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眉山 620860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消化道出现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更好的治疗病症,其实消化道出血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病症,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都是他们消化系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和刺激,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问题。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由于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身体的其他器官发生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积消化道所导致的。

        消化道主要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而上下消化道的出血病因是不同的。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食管疾病食管炎、食道癌、食道溃疡、放射性损伤、强酸和强碱引起的化学性损伤等等,下消化道出血则是由于肛管疾病痔、肛裂、直肠疾病直肠的损伤等等,针对不同的病因可采取不一样的治疗方法。
        目前医学针对这项病症主要研究出中医治疗或者是西医治疗,但经过治疗结果发现这两种治疗方式相结合的中西疗法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对于消化道大出血,病情急,变化快的患者应当采取积极的施救措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进行西医的治疗,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抢救时间,而危及生命,西医治疗主要是针对出血量大的患者所做出的紧急措施,第一种医生会嘱咐病人禁食并且做好生命体征的检测,还要时刻注意补充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容量,如果病人的血红蛋白在六十毫克以下,就要给予输血的治疗;第二种治疗方案就是使用药物止血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以及奥曲肽进行治疗;第三个治疗方案使用三腔二囊管进行止血,在这些管子进入到胃腔后先抽出胃里的积血,之后使气囊进行加大压迫止血。最后一种则是内镜治疗,这些都是消化道出血比较严重的病人所采取的措施,而对于轻度、中度出血的病人就可以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了[1]。
        中医治疗首先采用的就是望、闻、问、切的方法了,中医会先和病人沟通交流,了解清楚患者的身体情况、饮食习惯等等,确定好治疗时间后,对于不需要输血的患者或者需要采用中成药静脉滴注,如果是气血不足、阳气暴脱的症状,会使用参附注射液(红参、附片)药方中的红参能够大补元气,复脉固脱;附片能够温肾散寒,回阳救逆,20~100毫升的参附注射液加入250~500毫升百分之十五的葡萄糖溶液当中快速的进行静脉滴注,这种情况相当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让患者更好的得到康复。对于消化道轻度出血的情况不管是吃中药还是西药都可以得到明显的止血效果,但是中度出血的患者就需要补足出血量或者采用中药止血的方式了,比如胃中积热的患者可以喝泻心汤来清泄胃热,前者可以采用大连、黄连等苦寒之物泻火,后者可以采用茜草、侧柏草、大小蓟等凉血止血;肝火旺盛的可以喝龙胆泻肝汤加茅根、藕节等或者是儿茶、白芨、阿胶、云南白药等治疗方式去清肝泄火,止血;一般的中度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是非常少见的,尤其是在休克的情况下,这已经是可以达到危及生命的程度了,首先这种情况就需要采用西医的方式抢救休克并且迅速补充出血量,在病人休克恢复后还有少量出血现象,就可以结合中医的治疗办法,这样会减少病人的痛苦[2]。
        在之后的休养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病人的身体状况,观察病情的变化,还要注意皮肤的颜色和四肢的温度变化,以及准确记录尿量。中医治疗的效果一般是循序渐进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不同情况的病人恢复的时间和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大量出血的病人要在术后保证卧床休息,采取舒适的躺卧方式,可以选择把下肢的位置略微抬高,这样可以保证大脑的供血量,在吐血的时候要把头偏向一边,避免呼吸道发生呛咽,误吸了污血,保证呼吸道的畅通。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静脉通道,监测输液的速度并且及时、准确的补充出血量,对于止血类型的药物要控制好输液量和速度,不然可能会发生急性肺水肿。
        对于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他们的身心都会受到折磨,所以家属应该多了解一些相关的护理知识,在病情稳定之后可以定时的吃饭,但是要保证少食多餐,不能吃高油、高盐的食物,可以软轻食为主,这样是为了减轻肠胃的负担,更好的促进消化。在做好患者饮食方面工作的同时,也要及时的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恐惧和负担,因为这种疾病需要长期的护理和保养才能恢复到健康的水平,家人和患者都要保持一定的耐心,谨遵医嘱,才能更好的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沈雅平, 任育昕, 杨熙园,等.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10):55-55.
[2]陈丽萍, 邢琴玉, 梁桂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要点研究[J]. 健康前沿, 2019, 028(006):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