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你了解中医治疗乙肝的奇效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宋成艳
[导读] 乙肝,在临床上被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宋成艳
        大邑县第二人民医院    611330
        乙肝,在临床上被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有乙肝后,患者会产生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黄疸症状,在转变为慢性乙肝后,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中医作为应用几千年的传统医学,中医在乙肝的治疗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医治疗乙肝的奇效。
一、到底什么是乙肝呢?
        乙肝的病原体就是“乙肝病毒”,即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DNA病毒。乙肝属于传染性疾病,在人体被乙肝病毒感染后,若肝脏功能没有被破坏,则被称为乙肝携带者,如果在感染乙肝病毒后,已经出现了肝功能损伤情况,意味着该名患者已经患有了乙肝。不良的生活方式,乙肝病毒变异、家族遗传、感染是引起乙肝的主要因素,比如患者缺乏预防意识,长期吸烟酗酒,过度劳累后,会导致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从而使乙肝病毒发作,从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变为乙肝患者。乙肝的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性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输血传播等,普通的握手、喷嚏、拥抱并不会传播乙肝。而在乙肝病毒开始侵害肝脏后,患者会产生浑身无力、消化异常、食欲不振、眩晕、尿液发黄、皮肤瘙痒等症状。
二、乙肝会有哪些危害呢?
        第一,肝衰竭。部分乙肝患会发展为肝衰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重型肝炎。在临床上,重型肝炎可分为亚急性、急性、慢性肝衰竭,这些肝衰竭都具有致命性,会使患者体内的肝细胞受到损伤,无法恢复正常的排毒功能,也无法生成凝血因子。而身体内凝血因子变少后,人的凝血功能会变弱,容易在出现大出血情况,使患者病死率升高。
        第二,肝硬化。对于慢性乙肝,很容易在病情发展中演变为肝硬化,原因在于乙型肝炎病毒在于人体免疫系统斗争过程中,肝脏的纤维化问题严重,继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产生后,患者的肝脏功能也会受到损伤,甚至会加大肝昏迷、肝性脑病、腹水等并发症的风险。这些并发症的产生都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所以在乙肝治疗中需要重视各类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
        第三,肝癌。据了解,我国约有30万左右的肝癌病人,大多数患者的患病原因都与慢性乙肝脱不开关系,所以乙肝同样会诱发癌症。若患者及早发现癌症,并对肝癌进行的治疗的话,可有效的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但对于晚期肝癌,它的治疗难度会明显的增加。
三、中医治疗乙肝都有哪些奇效呢?
        中医治疗乙肝的主要优势在于中医可以缓解乙肝的症状,并通过抗炎保肝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学领域中,中医认为乙肝的治疗需要通过中药材,控制乙肝造成的肝细胞坏死、肝脏炎症情况,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使肝脏组织内的损伤能够逐渐恢复,从而预防肝硬化。具体来说,中医在治疗乙肝时,一般可以取得以下效果:一方面,蒲公英、五味子、龙胆草等中药材的运用,可起到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作用,可有效的避免肝脏纤维化,控制炎症造成的肝细胞坏死,使患者的肝脏功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中药材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肝细胞免疫能力。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正气不足,湿热、疫毒则会侵入体内,诱发疾病,而免疫功能的调节,可起到祛邪去湿的作用,对清除乙型肝炎病毒非常有帮助。
四、中医治疗乙肝的方法你了解吗?
        中医在治疗乙肝时,通常会通过清化调养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解毒驱邪
        中医认为,乙肝是因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所以如果不将“外邪”排出的话,就会导致身体内的邪气滞留,乙肝就会发展为慢性乙肝。因此,可以使用具有“解毒驱邪”作用的药物,将邪气从人体内驱除出来,比如大黄、垂盆草、半枝莲、半边莲、龙胆草、鸡骨草、大青叶、连翘、野菊花、玄参等药物。必要时,中医会将蜂房、全蝎等中药材加入乙肝的中医治疗汤剂中,从而以毒攻毒。
(2)疏肝解郁
        中医学资料中,肝脏主管排毒的作用,乙型肝炎型病毒病毒会导致肝脏的功能受损,所以在治疗乙肝时,同样可通过“疏肝解郁”的方式,缓解肝气郁结。在此期间,医生可利用柴胡、橘核、麦芽、八月札、佛手、合欢皮、枳壳、香附、青皮等药物,制作柴胡疏肝散,以此解除肝脏的郁结之处,改善肝脏的基本功能。
(3)健脾化湿
        乙型肝炎病毒在侵犯肝脏后,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并且会累及脾脏的功能。因此,中医在治疗乙肝时,还会根据中医学资料《血证论》中所说的“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用“健脾化湿”类药物,避免因肝脏受损而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在使用健脾化湿药物时,可用的中药材有甘草、党参、白术、扁豆、黄精、太子参、凤尾草、薏苡仁、土茯苓。
(4)活血化瘀
        乙肝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医认为“久病入血,肝脏为藏血之脏”,所以在肝脏内气滞血瘀后,邪毒会与肝脏内血液混合,使患者呈现出眼睛发黄、面色暗红、肋骨周围刺痛等症状。因此,中医在治疗乙肝时,可利用活血化瘀药物,抑制肝脏纤维化,同时可起到改善乙肝损伤,预防肝硬化的作用。在此期间,可用于活血化瘀的乙肝治疗药物有景天三七、当归、丹参、赤芍、郁金、泽兰、水红花子等。对于面色发黄、肝血亏虚的乙肝患者,可服用鸡血藤、当归、茜草根等药物活血,对于已经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可服用郁金、泽兰等药物利水消肿、活血化瘀。
(5)补益肝肾
        中医认为,乙肝会造成阴血亏虚,在治疗乙肝时需使用“滋养肝肾”的药物,促使乙肝病毒指标转阴。具体来说,在采用补益肝肾法治疗乙肝时,医生会选择枸杞子、金钗石斛、山茱萸、熟地、百合、阿胶、北沙参、牡蛎等药物,补益肝肾。若乙肝患者在晚期出现腰背酸痛、小便不畅等肾阳不足症状,患者则可使用鹿角片、仙灵脾、苁蓉、肉桂等药物,增强肝肾细胞免疫力,起到解毒透毒的作用。在积极治疗乙肝的基础上,患者在生活中还需做好日常的自我管理,从饮食、运动等多方面,调养身体,改善肝脏功能。
        总而言之,乙肝作为危害性较强的感染性疾病,乙肝的产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还会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并发肝硬化、肝脏衰竭等症状。中医在治疗乙肝的过程中,可利用中药材的调养功能,长期的控制乙肝病毒复制,能够在乙肝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为保证乙肝的治疗效果,建议大家到更为正规的中医院、中医接受治疗,这样才能通过更为规范的中医治疗,控制乙肝的恶化,提高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尽快的恢复到正常生活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