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莉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你会感到焦虑吗?这个问题属于一种抨击灵魂的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着诸多未知的因素,生活充满着不确定性,我们无从得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心境是否会受到影响,焦虑往往会因为一个瞬间、一件小事儿发生。其实提到焦虑,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没有焦虑过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烦心的那一瞬间,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郁闷的时候,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焦虑呢?我们又该如何摆脱焦虑呢?
一、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焦虑:
焦虑,是我们的一种主观思想。打个比方说,中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叫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旨在阐述心境的作用,而焦虑也是,因为一件事,一个时刻,我们的心境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处于焦虑状态时,我们的心理状态会发生扭曲,在扭曲地意识驱动下,我们会形成一些观念:灾难化思维、非黑即白、心灵感应、过度概括。下面,我们就分别了解一下这些观念。
1.灾难化思维:
对于这种思维,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它理解为一种悲观的叠加。通常在情况下,拥有灾难化思维的人在主观的将事情严重化,举个例子来讲,当进行血压测量时,测量者的血压虽然处于正常范围内,但是却在一直升高,这个时候,测量者本人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他认为自己可能会患有高血压,并且对此十分焦虑担心,像这种主观臆断以及多余的担心,我们可以将它们统称为灾难化思维。
2.非黑即白:
这种观念简单来讲就是过于偏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抱有这种思维的人的心中,一切都是绝对的。正如名字所指,非黑即白,在他们心中,这个颜色只要不是黑色就一定是白色,其实,除了黑色还有灰色、红色等诸多颜色,而抱有这种观念的人则不会有此考虑。
3.心灵感应:
何为心灵感应呢?简单来说,心灵感应就是用自己的心思来揣摩别人的心思,并且强加。抱有这种观念的人,他们做每一件事都会以自己的角度来揣摩别人。并且,在揣摩完之后,他们会将自己揣摩所得的主观结果当作客观事实。通常情况下,这种主观接管是对自己不利的,而思考者也会因此而感到焦虑。
4.过度概括:
这种行为也属于一种将自己的主观思考结果当作客观事实的行为。简单来说,过度概括就是自我加戏的行为,举个例子:A同学和B同学见面,A和B打了招呼,B却没有搭理A,A误认为是B讨厌自己,所以故意不打招呼,其实是B有急事没注意到。总之,拥有这种观念的人会给自己过多的人会把一个不经意的小事想的极为复杂,从而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焦虑。
尽管出发点、思考方式有所不同,四种思维方式都属于歪曲事实,借助悲观的情绪来给自己带来焦虑。
二、如何克服焦虑:
正如上文所示,焦虑产自于自己对于事实的歪曲,是一种主观的悲观。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摆脱焦虑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一下。
1.改变主观思想:
当焦虑出现之后,我们会处于一个消极状态,丧失思考的能力,只是一味地发愁。其实这种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当这种焦虑出现时,这代表着我们心境的转折,只要我们接受这个转折,我们就会受其摆布,陷入消极的情绪之中。所以,为了摆脱焦虑,我们应该学会在焦虑时思考,我们要仔细的分析我们所陷入的焦虑是否是完全合理的,它是否存在什么漏洞,一旦我们抓住了它的缺陷,我们就能创作另一个转折点,将自己从焦虑中解放出来。倘若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并没有找到我们陷入焦虑的漏洞,这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学着转换一下思维。既然我们的担心的情况已然成为现实,与其在原地杞人忧天,不如预测它所带来的影响并绞尽脑汁思考解决焦虑的办法。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自己从焦虑之中拉出,从而更好地摆脱焦虑。
2.活在当下:
这个方法虽然比较颓废,但也不失为一个应对方法。当面对焦虑时,与其为其感到忧愁,还不如去淡然接受,尝试着用看淡一切的心态来对待这些焦虑,这样一来,焦虑自会烟消云散,而心态也会归于平静。
3.适当的放松和宣泄:
所谓的焦虑、心烦,无非就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太多导致的。日常的琐碎小事日积月累会让我们的焦虑日渐增加。既然这样,我们何不好好地玩一场,让焦虑随着玩乐和放松而消逝呢?例如,我们可以借助慢跑、打太极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也可以选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旅行的途中感受人文,欣赏风光,让心中的焦虑在漫漫的旅途中随风飘散。
当然,放松有时候也会无法解决焦虑,当我们出现了无法依靠自我放松来解决的焦虑时,我们可以选择宣泄来自心中的焦虑,像是运动宣泄、哭泣宣泄、倾诉宣泄等都是极为有效的方法,它们能够协助我们保持心情的舒畅。
4.治疗:
假如以上的方法均没有太大的效果,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医生的帮助了。这种情况下,已经不能将其理解为普通的焦虑了,它已然成为一种疾病——焦虑症。治疗这种疾病,我们通常会采取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为了尽快的取得疗效,患者需要找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医生,医生会根据其病情以及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当然,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够的,相关的药物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情况下,患者需要借助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其中,苯二氮卓类药物属于“治标”类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快速的缓解焦虑,但是其服用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为2到4周;而抗抑郁药物则是“治本”之药,它的使用时间通常为1到2年。
此外,焦虑症属于一种容易复发的疾病,所以复诊和心理康复训练也是必须进行的。
总而言之,焦虑属于自身的心理变化,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焦虑,但是这不是我们面对焦虑放弃挣扎的原因,所以,当我们面对焦虑时,我们要竭尽所能,学会选择正确的方式摆脱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