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林
丹棱县人民医院骨科 四川丹棱 620200
从小孩子到老人,骨折在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一旦骨折,不仅身体要承受疼痛,而且“伤筋动骨一百天”,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骨折后需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但在治疗骨折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骨折后立即热敷受伤部位
有的人在骨折后,马上拿热毛巾敷住骨折部位,有的还按摩骨折部位,还有的赶紧涂上红花油,他们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化解瘀积、止痛、加速血液循环,可以使骨折部位快速恢复。
在骨折或进行骨折手术后,这样盲目做有可能使出血加剧,患者更加疼痛,而且按摩不当,还可能使骨折部位发生移位,受伤部位更加肿胀,甚至有的会损伤神经血管,不仅不利于修复组织,反而还可能拖延了病情。一般在受伤后的1天内,或者是进行大手术的3天内,都不适合对受伤部位热敷或者按摩,可以适当进行冷敷。
误区二:打上石膏不能动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骨折后一般都会对受伤部位打上石膏,所以患者要尽量卧床休息,不能乱动。
其实这也是一种认识误区,骨折后不能乱动,这样是为了生长骨痂。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不动,长时间不动,不仅容易造成肌肉僵硬、肌肉萎缩,而且不利于血液循环,甚至还会引发血栓等其他疾病,反而会加重病情。
特别是对于身体虚弱的老年骨折患者来说,本来就运动缺乏,长时间卧床,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像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如出现便秘、过于肥胖等;循环系统方面的疾病,如结石、泌尿感染等;内脏系统方面的疾病,如肺感染、降低心肺功能等;还有情绪不佳、抑郁症、骨质疏松症等等。特别是血栓最易发生,死亡率也较高,因此,骨折后可以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像手臂如果发生骨折,可以用“紧握拳头、松开拳头、再握紧拳头”的方式来锻炼。
误区三:多喝骨头汤,有利于骨骼愈合
很多人认为缺什么就要补什么,因此骨折后,就不停地喝骨头汤进补。这也是很多人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实际上,喝骨头汤并不能起到真正补骨骼的作用,如果喝得太多,反而不利于骨骼康复。骨骼的再生主要是骨膜、骨髓在起作用,骨膜、骨髓需要在骨胶原增加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而骨头汤里含有大量的磷和钙,如果患者喝下很多骨头汤后,会大大提高体内的无机质成分,使无机质和有机质比例失调,影响骨骼的愈合。
相反,骨折的早期饮食要清淡。但骨头汤滋味鲜美,能引起人的食欲,在
骨骼恢复的中期和后期可以适当进补,但需要注意营养要均衡、全面、多样化。
误区四:骨折后,需要补充大量钙片
一部分患者认为,之所以会发生骨折,是因为身体内缺钙了,骨头易脆。因此,骨折后,就要大量地补充钙片。
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发生骨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缺钙了,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正好在骨头上发生了碰撞等,所以才导致骨折。骨折后大量的补钙,这些钙需要在骨骼中沉积被吸收,才能对骨骼的愈合有利,有时候大量补钙,反而使骨痂钙化,影响它的愈合,还可能引起便秘等其他疾病,特别是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来说,还有可能引起血钙。所以,骨折后补钙要适宜。
误区五:骨折后气血畅通需要多喝酒
有的患者认为,骨折后血液淤积,气血不畅,因此要多喝酒来活血,从而使气血畅通,特别是一些男性患者,喜欢喝大量药酒来活血。
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酒精可以扩张血管,同时还会加速出血,这样会使骨折部位更加肿胀,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此外,酒精对身体有刺激作用,使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对骨骼组织的新陈代谢有损害,不利于骨骼组织的修复和生长,从而也不利于骨骼愈合。
误区六:骨折后行动不便要少喝水
骨折后要打上石膏,要长时间卧床,特别是四肢、骨盆、脊椎等部位发生骨折,患者行动起来不方便,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时间,就喝水很少,甚至有时候忍着不喝。
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本身患者卧床休息,活动减少,不利于胃肠蠕动,如果再喝水少,就容易造成便秘;有的患者常常忍尿,还会使泌尿系统发生感染,尿路产生结石,这会加重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