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
乡城县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27850
小儿疝气,是小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是小儿先天性发育异常。一般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出现,在腹股沟部位出现可复性肿块,腹股沟没有关闭好的薄弱部位,会导致腹腔内的小肠、卵巢、网膜、输卵管等离开原来的位置,从腹股沟吐出来,从而形成疝气。80%的是在小儿出生后2~3个月时出现,也有部分小孩在1~2岁才发生。有腹股沟疝的孩子大多时候可以在大腿根部被发现,或是在哭闹、排便等腹部压力增大时突起会更加明显。小儿腹股沟疝发生率一般为1%~4%,小于36周的早产儿发生率则更高,约有15%~25%,男孩的发病率高于女孩,其中早产儿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小儿腹股沟疝又分为股沟斜疝和直疝,其中以腹股沟斜疝为多见。那么关于小儿腹股沟疝的认识和护理,下文来简单介绍。
1.病因
男生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之后腹膜随之下移最终形成鞘状突。一般情况下,婴儿在出生时存在腹膜鞘状突不能闭合或不锁不全的约占90%,在出生2年之后约50%的小孩呈开放状态。对于腹股沟区薄弱的小儿,在经常哭闹或者大便干结用力排便,咳嗽、腹水和腹部肿瘤,会使腹内压增高,当腹部器脏如网膜、小肠、输卵管、阑尾等通过内环突出到腹腔外,在阴囊或腹股沟区出现包块从而形成腹股沟疝。就像车胎一样,外胎破了,内胎就向外突出。小儿腹股沟很短,约1cm,并且几乎垂直的从内环通向外环,当腹部压力增大时,直接会指向皮下。婴儿时期很容易发生腹股沟疝,主要是因为小儿多仰卧,两髋经常外展、弯曲,此时腹部肌肉松弛,收缩力减弱。一般情况下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快,鞘状突闭也比较迟缓,所以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不过女孩也可以有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发病率相对较低而已。
2.临床表现
常见的症状是小儿一侧腹沟股区出现一个有弹性的可复性肿块,或者男性婴儿阴囊内明显肿大,一般在出生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1)嵌顿疝
如果疝气包块无法回纳腹腔发生嵌顿时,小儿就会出现持续性腹痛,哭闹不止现象,随后出现腹胀、呕吐、无法排便等肠梗阻表现。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看见圆形,触碰疼痛明显,嵌顿时间较长时皮肤可出现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小儿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并发症,不过小儿平卧休息可自行回纳患儿较大时表现明显,在体育运动和咳嗽后均可出现。
此时家人需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医,进行手法复位或手术敢于,解除患儿不良症状。
(2)可复性疝气
这些症状通常在小孩哭闹、站立、大便干结、腹部用力、剧烈运动时,腹股沟处肿物出现慢慢变大,可蔓延到小儿阴唇或阴囊部位。当小儿平躺或用手按压时,肿块会变软自行回纳腹腔,在回纳过程中可听到气过水声。当患儿腹部用力或咳嗽时手指继续触摸皮下环内会有一定的冲击感,并且肿物不会再出现,当手指离开时,肿块又反复出现,这就是可复性疝气。一般情况下内容物在下降过程中,小儿并无明显症状,随着年龄增大可能会出现下垂感。男性斜疝30%再左侧,60%再右侧。
3.危害
当小儿腹股沟疝气嵌顿严重时可能发生内容物缺血坏死,急性腹膜炎以及肠穿孔等,接着小孩会出现腹痛不止,继而腹胀呕吐,严重时危及生命。对于男孩来说,疝气还可能进入阴囊,压迫睾丸,同侧睾丸供血不足,从而影响睾丸的发育功能。嵌顿时间太久小儿皮肤可出现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女孩来说疝突通常会包裹一侧卵巢,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卵巢缺血性坏死。为避免这些危险发生,所以家长应该及时尽早安排手术治疗。
4.小儿腹股沟疝的护理
小儿在术后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伤口护理,不要让孩子抓掉伤口上的纱布,更不能因大小便弄脏纱布表面,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伤口造成感染、化脓。若发现伤口敷料被浸湿,应立即换药。由于术后阴囊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这种现象会在2~3天后消退,若存在淤血或者发硬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若肿胀和发硬不再存在,淤血就会慢慢被吸收。家长也应该在术后1周左右去医院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有无发炎现象。
在手术麻醉消退之后,小儿伤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家长应多哄,避免大哭大闹,可进行注意力转移,让孩子安心入睡。
小儿在恢复期等肠道功能正常后,可开始日常饮食,可适当给孩子流质或半流质,对于1岁的患儿可继续给予母乳。
孩子在手术后建议侧身睡,可用一块软的棉质尿布折成长条状夹在会阴,当孩子尿尿时就不会尿在纱布上而感染伤口。
由于腹股沟疝在小儿中经常发生,所以父母在孩子婴儿期不要把腹部裹得太紧,避免加重腹部压力,也不要让孩子太早的学站立,防止肠管下坠,从而形成腹股沟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