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爱利
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614100
盆腔炎也被称为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指的是病原体感染导致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子宫、输卵管、卵巢、宫旁组织及腹膜)炎症的总称。包括子宫炎、输卵管炎、卵巢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炎症发作时可能局限于某个部位,也会出现多个部位同时发作的情况。PID的后遗症,如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可能导致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疼痛等,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健康,增加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盆腔炎多发病于性生活活跃的女性,发病时伴随有下腹疼痛感。治疗方面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和物理治疗。根据病情,如符合手术指征则应及时选择手术治疗。
1.盆腔炎病因
盆腔炎的原因: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病原体侵入,均可导致炎症发生。
盆腔炎的病原体来源:病原体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来源,两种病原体可单独存在,但通常为混合感染,可能是外源性的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感染造成输卵管损伤后,容易继发内源性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感染。
引起盆腔炎主要的因素如下:(1)产后及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引起盆腔炎;(2)下生殖道感染,女性在月经期间、性生活期间卫生不良,病原体上行感染,引发炎症;(3)邻近器官的炎症,例如阑尾炎直接蔓延,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症;(4)盆腔炎性疾病再次感染,导致急性发作等。
盆腔炎的感染途径如下:(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这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性疾病的主要感染途径,受到了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以及葡萄球菌等的感染;(2)沿淋巴系统的蔓延:产妇在产褥期、流产后感染,或在放置宫内节育器也会增加感染几率,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都会沿着此途径蔓延;(3)经血循环传播:这是结核感染的主要途径;(4)直接蔓延: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盆腔炎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实际为PID后遗症。
2 盆腔炎症状
2.1急性盆腔炎症
其常见症状是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疼痛感有加重的趋势。如果患者炎症较为严重,可能伴随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性症状。月经期发病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如果盆腔炎包裹形成盆腔脓肿,可能会引起局部压迫症状,例如压迫膀胱可能会让患者有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可能会出现里急后重等直肠症状。急性盆腔炎进一步发展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如果没有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任凭病情发展,严重者还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
2.2慢性盆腔炎症
主要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没有彻底治疗或患者本身抵抗力、免疫力较差,由病情迁延所导致的,实际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以及腰骶部酸痛感,会在过量的体力活动、性交以及月经前后加剧。除此之外,月经异常、月经不规律也是主要症状之一,当病程较长时,部分可能会出现精神不振、全身不适、失眠、睡眠质量不高等症状。慢性盆腔炎往往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还有可能引起不孕、异位妊娠等,会给女性身体健康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
3 鉴别诊断
3.1异位妊娠或卵巢黄体囊肿破裂
异位妊娠或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均可发生急性下腹痛并可能有发热,但异位妊娠主要表现为停经(不典型者可无停经史)、下腹痛和不规则阴道出血,尿妊娠试验阳性,卵巢黄体囊肿多仅限于一侧,肿块边界明显,尿妊娠试验阴性。妇科查体、超声、尿妊娠试验检查可鉴别。
3.2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起病前常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腹痛多初发生于肚脐周围,然后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血常规、CT检查有助于鉴别。
3.3卵巢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也可以表现为盆腔包块,与周围黏连、不活动,伴随有压痛感,且与炎性包块容易混淆。但其一般健康情况较差,病情发展迅速,疼痛为持续性,与月经周期无关。超声、CT、肿瘤标记物检查有助于诊断。
4 治疗
4.1药物治疗
抗生素为急性盆腔炎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或口服等多种给药途径。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单药或联合用药,要注意疗程足够,并且可以结合中药治疗,以便取得更好的疗效。
4.2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抗生素控制不满意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或盆腔脓肿。不孕患者如输卵管积水可行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主要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行一侧附件切除术或输卵管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该尽量保留卵巢功能,慢性盆腔炎单一疗法效果较差,采用综合治疗为宜。
4.3中药治疗
主要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也可采用保留灌肠,药包外敷等方法。
4.4物理疗法
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磁疗、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改善组织的内循环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关注自身身体健康,增强抵抗力,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尽可能减少盆腔炎的发生。一旦有任何症状也不必过于惊慌,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加快康复进程。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性行为的安全卫生,勤换内衣内裤,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滋生细菌,预防下生殖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