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舒
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并发症防范技术。方法;基于特定时间(2018年3月-2020年10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对鼻内镜术后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修正性手术患者进行选取(71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36例术后开展常规处理,观察组35例围绕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带有针对性、预防性的处理,就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1%)较对照组(38.89%)低(P<0.05)。结论 针对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患者,围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带有预防性的处理技术,能有效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并发症;防范技术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是一种较新型的手术方法,由Messerklinger(奥地利鼻科学者)首次开创。需要指出的是,修正性鼻内镜手术除了将传统手术的基本手术路径进行了改变之外,在清除病灶时,还尽可能将正常结构、组织予以保留,因而具有诸多优点,比如手术成功率高、恢复速度快、创伤小及患者痛苦轻等[1]。但在手术过程中,因有着较深的手术路径,因而容易诱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有研究[2]指出,鼻内镜手术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达4.9~8.6%。所以,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后,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且采取各种有效且实用的处置,促进并发症的减少,此点尤为关键。本文围绕在本院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患者,实施以预防术后并发症为目的的临床干预,评定其效果,现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3月-2020年10月间,选取在本院行鼻内镜术后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实施修正性手术患,共计71例,将其分成两组(随机数字表法),在对照组36例中,男性23例,女13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65岁,平均(42.36±2.78)岁,最短病程3年,最长20年,平均(10.26±1.28)年。观察组35例中,男、女比值为22:13,年龄25~65(42.32±2.75)岁,病程3~20(10.05±1.36)年。两组此些数据经综合对比,差异并不突出(P>0.05)。
纳入标准:(1)术前都开展常规鼻窦冠状位与水平位CT扫描;(2)均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此病诊断标准相符[3];(3)意识清晰,认知正常。排除标准:(1)术前鼻腔解剖存在显著变异;(2)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3)恶性肿瘤、精神疾病。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引导患者行平卧位麻醉,采用鼻内窥镜监视系统,将完整切除钩突,清除腔内病变组织同时,需要对健康黏膜进行保护,预防对筛前、蝶腭动脉造成损伤,将息肉予以切除,电凝、明胶海绵实施鼻腔内填塞,进行压迫止血,且留样送检。在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48h后,将鼻腔填塞物取出,对水肿样肉芽、血块进行定期清理,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喷雾,直至上皮化。
1.2.2并发症防范技术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如给予抗生素类药物,且若存在变态反应性鼻炎者,加马来酸氯苯口服;术后2~3d,将鼻腔填塞物抽出,3~4d后,清理术腔,且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与此同时,鼻腔局部给予雷诺考特等类固醇激素,且口服标准桃金娘油胶囊。在出院之后,定期于内镜下清理术腔内囊泡、肉芽组织等,分离粘连,直至术腔完全上皮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围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带有预防性、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1)预防鼻内出血。对患者鼻内出血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辅助患者行半坐卧位,用冰袋对鼻背部进行冷敷,对口腔中是否流出由新鲜血液或分泌物进行细致观察;对于全麻患者,需对是否存在反复吞咽动作进行观察,指导患者不可用力咳嗽、擤鼻、打喷嚏等,以免对鼻腔造成破坏。(2)颅内感染预防。术后对鼻腔进行填塞处理,如果鼻腔内有清澈的液体,通知医师进行液体留取与送检,维持半卧位休息,防止出现颅内压上升情况。给予抗感染药物,以免出现病情加重情况,可用药为头孢呋辛、罗红霉素。(3)预防鼻腔粘连。将鼻腔冲洗工作做好,动作应轻柔、快速,遵医嘱换药,防止出现鼻腔粘连情况。在完成手术后,取出鼻腔填充物,采用麻黄碱(1%)促进鼻腔收缩,将鼻腔痂皮清除掉;然后用生理盐水实施鼻腔冲洗;将鼻腔中的分泌物等清除干净,如果水肿明显,可加入有收敛效果的药物。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鼻内出血、鼻腔粘连、颅内感染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来处理数据,对于计数资料,用X2检验,若组间通过比对,差异明显,则由P<0.05予以表示。
2.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较之对照组,偏低(P<0.05),见表1。
.png)
3.讨论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实为一种对鼻部病变进行治疗的有效术式,具有效果理想、创伤小及恢复速度快等优点,现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鼻腔以及鼻窦部位有着比较特殊的解剖特点,血管、神经网络丰富,且还充斥着许多重要组织,因而对手术技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4]。对于医生而言,需要对鼻腔的解剖关系有一清晰认知,且依据患者的病情实况,采用与之相匹配且有效的手术方式;另外,在手术过程中,需尽可能减少对临近组织的损伤,保持原鼻腔的基本组织结构,将病灶彻底切除掉。虽然手术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但据最新研究得知[5-6],在手术后仍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所以,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后,开展带有预防性的技术干预,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减少,具有积极意义与价值。术后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有针对性的技术干预,要想获得理想效果,不仅要求护士要有专业的操作技能,而且还应对相关疾病的解剖关系有一清晰认知,以此对术后并发症的基本类型及具体表现进行准确判定[7]。与此同时,术后修复胃粘膜同样有助于并发症的减少,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速度。从本文结果可知,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较对照组低。表明围绕并发症开展带有预防性、针对性的技术干预,能够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适用于此手术干预。
综上,围绕实施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患者,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开展带有预防性的技术干预,有助于达到减少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强.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 25(23):3920-3922.
[2]韩琳, 唐静. 克拉霉素应用于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后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32):112-114.
[3]李刚. 老年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40(13):2792-2795.
[4]秦志玲, 曾旭红, 刘智贤.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J]. 海南医学 2020,31(18): 2382-2385.
[5]李艳.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探讨[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29(31): 213-214.
[6]刘畅, 张俊毅. 鼻内镜手术筛前动脉损伤所致眶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9, 25(03):289-292.
[7]陶泽璋, 左晶晶. 重视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防治[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 34(0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