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质量控制改进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9期   作者:张阳莉
[导读]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对其质量控制改进措施进行分析。

        张阳莉
        蒲江县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611630
        【摘要】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对其质量控制改进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检验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收集的113例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实施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合格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其中痰液标本36例,尿液标本22例,血液标本18,粪便标本15例,分泌物标本12例,无菌体液标本10例。结果:经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常见类型为痰液标本与尿液标本,而可能诱发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取样过程操作不规范、检验标本被污染、送检不够及时以及条码张贴错误等。结论:为了能够减少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应当加强对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操作合规,并对收集到的标本进行及时检验处理,尽量降低人为失误。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控制;改进措施
        为尽快确诊疾病,很多时候临床上都需要对患者的血液以及各种体液等进行微生物检验,而微生物检验科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为临床治疗提供及时的、准确的以及可靠的医疗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对疾病作出准确的判断[1-2]。本次研究将对我院检验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收集的113例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实施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对其质量控制改进措施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检验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收集的113例不合格的微生物检验标本实施回顾性分析,标本类型主要为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粪便标本以及无菌液体标本等。
1.2方法
        根据我国微生物标本检验要求,让检验检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对不合格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主要是分析微生物标本的外观、采集时间、分析结果、复查结果等,对不合格的标本原因进行详细标注,由检验科根据各类不合格原因出具相应的改进举措。
1.3观察指标
        总结记录微生物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原因分析:取样操作不规范、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条码错误、采集量不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经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取样操作不规范、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条码错误、采集量不足,详见表1。

3 讨论
3.1 标本不合格主要原因分析
        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采集受检者的标本是第一道工序,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采集工作是否规范、正确,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而在本次研究,总数为113例的不合格标本中,就有36例是痰液标本,占比为31.86%,其中因为取样操作不规范导致标本不合格的比例为44.44%,经由检验科医务人员分析、总结,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因素为:①医务人员自身规范操作的意识薄弱,在采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导致最终采集的痰液标本质量低下;②在对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时,医务人员不够重视,随意性较大,导致标本出现了污染问题;③医务人员在向受检者收集标本时,未能介绍清楚留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导致标本质量不合格。
        除痰液标本,尿液标本的合格率也较低,分析其原因,影响标本质量的因素为:①受检者未能掌握正确的留取中段尿液的方法;②为确保检验质量,应在标本留取后的一个小时内将其送检,确保实验室可以在2个小时内对标本进行检验,若是无法及时送检,应当将标本放置于专门的冰箱内进行保存。
3.2 保证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的主要举措
        为有效提高检验科室各类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好以此为临床医生提供详细、真实以及可靠的诊疗数据,检验科室应当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①强化检验科室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在所有检验人员正式上岗前,都应当对其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并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对其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者方能上岗工作;②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口头宣讲教育,让检验科室的医务人员明白各项检查工作在临床治疗上的意义,使其重视检验过程中的问题,比如采集量、采集工具、其他处理工作等,可以将宣讲的内容制成手册,发放给检验人员,方便他们随时进行学习;③在进行痰液标本采集、尿液标本采集以及粪便标本采集之前,有必要组织受检者学习相关的采集知识[3-4]。比如在女性进行尿液标本采集时,应当告知他们先做好阴部的清洁工作,然后留取中间段的尿液,在承接尿液时要注意不能让外界的异物渗入进去,同时医务人员在接收标本时,都应进行检查,若发现标本不合规,则需要让患者重新采集;④检验科室必须制定、建立科学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一旦收集到了不合规的标本,应当在注明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后,将其原路退回,并提醒相应科室医务人员严格按照对应的流程与要求,重新采集标本,并注意做好标本的储存与运送工作[5]。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减少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应当加强对检验科室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操作合规,并对收集到的标本进行及时检验处理,尽量降低人为失误。
参考文献:
[1]蒲燕,许天伟.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措施[J].健康必读,2019,000(003):193.
[2]刘晓荣.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饮食保健,2020,007(007):209.
[3]邹达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9,000(028):241.
[4]陶来宝.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v.11(20):25-27.
[5]毕晓洁.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饮食保健,2019,6(002):124-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