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彬彬 敖天娇 高澍婕 李雨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150040
【摘要】:阐述针对痤疮的饿中西医联合治疗创新方案的研究经过,并概括了研究背景、创新治疗方案、所用仪器材料以及制药过程,提出并开展了中西医联合治疗的创新研究,经过临床试验总结出更有效、更具优势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痤疮;中西医联合治疗;创新方案
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种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喜食油腻食品等,导致皮肤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是痤疮[1]。我们的针对痤疮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创新方案不仅保留了现代医药对于痤疮治疗的优势,同时增加了中药膏剂对于痤疮后皮肤疤痕的恢复作用,并且减少了相关药物的禁忌症和毒副作用。现做如下报告。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我国少年儿童的青春发育期普遍提前,导致我国痤疮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年龄呈低龄化之势。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易复发,不仅对患者面容外观造成影响,而且研究还发现,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3%~7% 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1]。
皮肤病学在临床医学体系中属于独立的二级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整个学科都是基于皮损的客观特征建立而成,而且往往是视觉特征。据统计,每年皮肤科门诊患者量最高达 2.4 亿人次,但我国皮肤科医生不足3万人。
外用药物治疗是痤疮治疗的基础,轻度及轻中度痤疮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在系统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现临床治疗主要采用维 A 酸类药物或抗生素,但因受耐药性的影响,采用维A酸类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
2中西医联合治疗创新方案
2.1创新治疗方法
(1)外用敷料(可对膜布进行剪裁,在患处贴敷):
悬浮剂:用硫磺、滑石粉、氧化锌,加75%酒精,再加水,最后加甘油。
膜布:因悬浮剂中含有少量硫磺,为防止硫磺遇见强光分解,采用pp无纺布作为膜布可达到一定的遮光效果。
包装:采用尼龙、铝箔、PE 三层复合的包装袋。具有防水避光好的优势。
注意事项:使用敷料15分钟后取下膜布,并用清水洗净,清洁皮肤之后涂抹药膏效果更佳。
(2)外用药膏(锦文珍珠膏)
在用过敷料之后,在患处涂抹锦文珍珠膏
2.2所用仪器与材料:
LC-05P 高效液相色谱泵、LC-10UV 高效液 相色谱仪( 大连江申分离科学技术公司) ,Century SIL C18 BDS 色谱柱( 150 mm × 4. 6 mm,5 μm,德 国 Century SIL公司) ,CP214 电子天平( 美国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 ,UV-2000 紫外分光光度计 (尤尼柯(上海) 仪器有限公司) ,DF-101S 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 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 ,M-50 微孔滤膜滤过器( 天津双吉色谱仪器经营部) ,样品过滤器(沈阳天美科技有限公司) ,微量进样器(上海安亭微量器厂) 。
2.3中药原材料选取过程:
选取用于治疗痤疮的中药膏剂药方697篇,统计其中各类中药药材的使用次数,结果如下:
使用次数最多的药材是白芷,被使用199次,其次是金银花,黄芩,丹参,大黄。通过对所收集药方中药材的性味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寒性药物被使用最多,占全部药物的61.8%,其次是温性药,占比为21.8%。热性药物被使用最少,为0.3%。苦味药物被使用最多,占全部药物的40.9%,其次是甘味药,占比为31.2%。酸味药物被使用最少,为3.1%。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以大黄为主,珍珠等药材为辅的用药方案。痤疮的主要致病菌是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研究表明大黄的5 种游离蒽醌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以及总游离蒽醌对痤疮的主要致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大黄有泻热消痈之功,以其为君药制作膏剂可拥有较好的痤疮治疗作用。
2.4制备锦文珍珠膏:
软膏剂基质主要分为油脂性基质、水溶性基质和乳剂性基质三种类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年版) 规定,软膏剂基质的选用应根据医疗要求及皮肤患处的生理病理状况来决定[3]。皮肤炎症处皮肤状况较为复杂,常伴随破溃和体液渗出,而油脂性基质油腻性及疏水性大,不适用于渗出较多的皮肤,因此不予考虑。 其次,水溶性基质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组成,能吸收组织渗出液,无刺激性,对本制 剂适用,然而水溶性基质软膏普遍有延展性较差、 易霉变、表层易结硬皮、涂布于患处后易风干后硬 化、结痂,因此也不适用。最后,团队考虑采用乳剂型基质,乳剂型基质软膏由于乳化剂的存在,对水、油均有一定的亲和力较油脂性基质延展性更好,易于清洗,且适用于创面皮肤; 较水溶性基质稳定性更好。而乳剂型基质中,O /W 型乳剂基质的软膏药物释放快、穿透好、易清洗,且适用于创面皮肤,因此将锦文珍珠膏制成 O /W 型乳膏剂。
3讨论
痤疮,别名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多行性皮损特点,常见有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该种针对痤疮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创新方案为:先使用外用敷料,洗净后在患处使用锦纹珍珠膏。膏剂主要成分为大黄、珍珠及其他几种有清热解毒效果的中药药材[2]。痤疮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除了不断吸收西医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朝着多学科、多层次、高层次、综合性研究方向发展以外,还应当开始着手做内分泌常见病中西医概念体系汇通的工作,并且注意研究经验的总结病例的积累,以及研究的计划性,有序性和连续性[3]。而且需要尽可能多的中西医学专家的大协作,进而吸纳多学科知识成分,提炼出痤疮病的新医学认识,形成新医学范畴,产生新的痤疮医学成果和医学技术,编织新的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新概念框架,推动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的构建,促进中西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融汇贯通[3]。
参考文献
1 王翠媚,周均,罗丽丽.中西医结合配合心理疏导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20(2):151-154.
2 何艳屏,刘丽忠,徐昆明,江艳.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0(11):150-153.
[3]王诗君,王红美,王洪涛,郝明巨,石磊.基于压电陶瓷变压器与冷等离子体射流的痤疮治疗装置设计[J].科技与创新,2018(22):48-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