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张波
宁阳县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411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对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9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划分组别:肠内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肠外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联合组实施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评价三组患者脏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及肠内组CPIS评分较肠外组有显著降低、CGS指数评分较肠外组明显增高(P<0.05),同时联合组ALT、SCr较其他两组更见降低(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肝、肾、肺、脑各脏器功能的改善影响作用最好。
【关键词】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脑卒中
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由于已经处于严重意识障碍、机体高代谢甚至是意识丧失等状态下,伴较重的吞咽障碍,因此无法直接摄取食物,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的问题。随着机体营养不足,再加上机体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风险,可能会由此威胁到患者的性命安全。而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营养支持干预,则能帮助患者提高营养水平、改善预后、促进康复[1]。为了找到适合的营养支持方法,本文基于对脏器功能影响层面,探析不同营养支持对患者的影响。
1对象及方法
1.1观察对象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93例为观察对象,皆由CT检查明确脑卒中,哥斯拉格昏迷评分低于8分。随机划分组别:肠内组患者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55~83(69.5±13.5)岁;肠外组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57~83(70.5±12.5)岁;联合组患者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55~85(70.5±14.5)岁;三组间资料可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72h内予以营养支持治疗:
(1)肠内组:经鼻置入胃管实施营养支持,具体做法:将患者头部抬高约30°左右实施喂养,肠内营养素合剂首天予以500ml,之后以每天500ml的剂量增加,直到患者热量恢复正常。
(2)肠外组: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首天予以营养剂量为患者机体热量值的50%,并维持2天,之后逐渐加量到全量3000ml,滴速设置为60~80ml/h。
(3)联合组:经深静脉导管输注全营养混合液1400ml,能量不足的部分采用肠内营养制剂加以补充。
1.3脏器功能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两周后评价以下指标:以丙氨酸转氨酶-ALT作为肝功能评价指标,血清肌酐-SCr作为肾功能评价指标,肺部感染评分-CPIS作为肺功能评价指标以及哥斯拉格昏迷评分-CGS为脑功能评价指标。ALT参考值5~40U/L;SCr正常范围男性30~110umol/L;CPIS评分范围0~12分,评分越高代表肺功能越差;CGS指数得分越高、代表脑部功能意识状态越好。
1.4数据评价
以上脏器功能有关评价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作为数据表达形式,检验方法用t检验,P<0.05代表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于PSSS25.0软件中完成处理。
2结果
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各脏器功能指标,差异并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及肠内组CPIS评分较肠外组有显著降低、CGS指数评分较肠外组明显增高(P<0.05),同时联合组ALT、SCr较其他两组更见降低(P<0.05)。表1:
注:同列组间相同标记代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列组间不同标记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因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不仅会直接造成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会因此加大致死风险。而患者病发之后的机体能量消耗大、蛋白分解速度快、代谢高等均为促病情进展的综合因素。通过营养支持,可有效纠正患者机体营养,控制高分解代谢,保护患者脏器功能[2]。
通过上文研究可见,三组患者采取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手段,综合来看,采取联合营养支持方法即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各脏器功能改善度最为显著,肝肾功能指标得以纠正,CPIS降低、CGS指数评分增高。
综合来看,肠外营养可在短时间内予以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但长时间肠外营养却有致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肝脏、胃肠道血液循环,改善黏膜缺血状态;将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方法联合使用,有利于在更短时间内纠正患者机体代谢紊乱、提高免疫力、保护脏器功能。
因此认为,对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肝、肾、肺、脑各脏器功能的改善影响作用最好。
参考文献
[1] 李胜迪,朱晓临. 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急危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4):648-650.
[2] 叶婷婷.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0(4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