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病实施综合干预治疗的效果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刘谨1 程頲2
[导读] 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病实施综合干预治疗的效果。
        刘谨1  程頲2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051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对高血压病实施综合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00例,采取随机数指标分组的方法分别以实验组(100例,社区全科医生综合干预)与对照组(100例,常规西医治疗)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及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的干预可以提升患者健康意识,并更好的控制血压,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全科医生综合干预;血压控制;治疗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发病率在逐年攀升,现阶段已经成为导致全球人口非自然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逐渐增多的高血压患者严重增加了全球心血管疾病预防保健系统的负担。本研究针对高血压实施社区全科医生综合干预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现在得出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疾病患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与伦理会批准的情况下。纳入标准:在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的基础上确诊为高血压,需要进行更深入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无法准确表达生理感受的患者以及其他肝脏、肾脏等器官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中的实验组年龄为45~77岁,男性52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为(52.01±2.08)岁,病程2.6-17年,平均病程(8.1±1.6)年;对照组年龄在46~78岁,男性51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为(52.14±1.99)岁,病程2.7-18年,平均病程(7.9±1.2)年。据临床资料显示,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药物治疗。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社区全科医生综合干预。社区健康治疗和危险因素干预的主要内容有: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高血压情况进行健康宣教,包括给药和禁止饮食的作用和意义,指导患者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进食、积极接受给药。安排患者进行相对应的行为训练,包括简单的训练。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患者,指导其家属辅助和监督患者进行用药;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患者,则向患者介绍用药及自我管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即可。
1.3评价指标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模式是不同的,最终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会不同。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患者资料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比较
        实验组干预前收缩压平均为(151.24±8.65)mmHg,舒张压平均为(99.38±8.51)mmHg,干预后分别为(121.85±8.10)mmHg、(89.21±7.64)mmHg;对照组干预前收缩压平均为(152.24±8.14)mmHg,舒张压平均为(99.85±7.89)mmHg,干预后分别为(129.24±8.22)mmHg、(96.87±8.52)mmHg。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对比
        干预之前,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治疗满意率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率都有所提升,但是实验组患者提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并不低,常见于中老年群体,其初期少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头痛、心悸甚至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的正常生活将受到影响,进而威胁生命。本研究针对高血压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与应用。
        综上所述,社区全科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的干预可以提升患者健康意识,并更好的控制血压,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真.全科服务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干预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2):84-85.
[2]贺华夏,曾英.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及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01):172-174.
[3]张含之,韩一平,金花,陈宇革,石建伟,陈阳,马乐,于德华.社区全科医生对门诊未分化疾病的诊治现况及城郊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07):855-863.
[4]金国.社区全科医生在高血压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中的作用探析[J].人人健康,2020(11):90.
[5]张旦欢,雍刚,董小燕,杨欢,陶琨,马骏,蒋利,池捷,张勘.上海市长宁区社区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应用情况与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06):528-531.
[6]施丹丹,雍刚,张戎,马骏,钱玲梅,葛敏,陶琨.区域医疗中心建立社区全科医生持续能力培养模式的路径构建与建议[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06):532-536.
[7]卢增艳.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就医行为的影响及管理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17-18.
1作者:刘谨,女,1970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全科主治医师,单位: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通讯作者:程頲,男,1974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全科副主任医师,单位: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邮编200051,Email:13391111995@163.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