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与X线片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性评价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杨远
[导读] 判断隐匿性骨折行不同方式诊断的效果
        杨远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圩镇卫生院    535412      
        【摘要】目的:判断隐匿性骨折行不同方式诊断的效果。方法:样本为隐匿性骨折者,将样本量控制在102,有51例行DR检查,有51例行X线检查,前者纳入DR组,后者纳入X线组,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实施后,观察准确率、满意度。结果:准确率数据在X线组(82.35%)比DR组(96.08%)低,P<0.05。所得满意度在X线组比DR组低,P<0.05。结论:DR所产生的辐射小,能减少伪影影响,将骨折准确检出。
        【关键词】隐匿性骨折;临床评价;准确率;诊断效果
        隐匿性骨折前期特点并不明显,有部分检查结果提示为假阴性,若未进行深入检查,骨折治疗可能被耽误[1]。此类骨折位置常有特殊性,在临床鉴别中X线应用多,经骨折位置不同对比后,能发现骨折情况。然在特殊角度下可能有骨折位置遮挡情况,也会有伪影存在,常会造成骨折漏诊。DR特点则体现在曝光条件优异,能根据病变情况进行靶点选择,即使骨折位置较隐匿也能得到较好诊断[2]。对此,有102例隐匿性骨折者参加研究,旨在判断临床鉴别中DR、X线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为隐匿性骨折者,将样本量控制在102,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行相应检查。DR组:51例,所属年龄22-70岁,均数值(46.79±4.23)岁;23例女,28例男;骨折时间3-13d,均数值(8.44±1.60)d。X线组:51例,所属年龄23-71岁,均数值(47.35±4.90)岁;24例女,27例男;骨折时间4-14d,均数值(8.99±1.26)d。组间无差异,P>0.05。
        入组原则:均存在骨折体征并经综合检查确诊;签署同意书;此前无胸部外伤史;对检查辐射不过敏;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原则:为继发性骨折;病历资料不完整;有其他骨质炎性疾病存在;哺乳妊娠者。
1.2方法
        DR组:措施为DR检查,样本均保持站立,旋转检查仪器,幅度控制在15-55°,电压控制在65-75kV,此过程中确定肋骨位置,行多斜面拍摄,在呼吸指导下进行拍摄,可防止伪影,对应检查中需保持180cm的参数,对仪器进行焦片距调整。根据骨折情况,可增加卧位摄片。
        X线组:措施为X线检查,样本均保持站立,调整X线机,此过程中电压、电流参数需进行设置,分别控制在65kV、15mAs,若有图像清晰特点,可将其增加至85kV、20mAS,在患者骨折位置进行扫描。
1.3观察指标
        准确率,向患者实施检查后,观察骨折检出情况,统计漏诊情况,行各数据计算后,行准确性鉴别。
        满意度,内容有检查辐射、检查舒适度、检查可靠性等,和100分越接近,对检查越满意。
1.4统计学计算
        P<0.05,检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经X2行准确率检验,经t行满意度检验,均在SPSS24.0中计算数据。
2.结果
2.1准确率
        准确率数据在X线组(82.35%)比DR组(96.08%)低,P<0.05。

3.讨论
        隐匿性骨折位置较特殊,常存在生理结构复杂情况,在轻微外伤下即有骨折可能。然在脂肪、伪影等情况下,可能会覆盖骨折情况,在临床检查时常为假阴性。隐匿性骨折早期较轻微,不会有较多不适感,若骨折持续未复位,会加重损伤,也可能造成骨折位置不可逆伤害。X线临床应用广泛,在干燥、定影等原理下,能得到较清晰的骨折图像。但此过程中高度增感屏的设定,很难保持较好曝光宽容度,若操作者技术欠佳,会对骨折图像有影响,需行X线片再次拍摄。而此过程中辐射损伤会增加,不易被骨折者接受[3]。各影像学检查中,DR逐渐被推广,特点体现在曝光条件好,此过程中可保持较理想的宽容度,能行病变位置的全方位摄片,利于判断骨折情况。平板探测器的使用,可降低检查中摄片要求,也能控制辐射剂量,在高质量前提下可抑制辐射损伤。有研究提出,DR有较强时效性,能迅速展示骨质图像,经对应处理后,可对局部骨折线进行处理,使其骨折线能得到清晰显示,以保持骨折阳性检出率。DR检查中,能对所得结果进行随时检索,利于会诊实施。此外,DR所呈现的噪声情况较轻微,能减少不适感,也能让骨折检出结果得到保证。然DR检查中仍有少数骨折者未被检出,此原因和检查措施不当有较大关联,需进行投照体位调整,并根据检查需求行曝光数据调整。检查后还需根据骨质密度、宽窄等,进行骨折判断,以保证临床将隐匿性骨折彻底检查[4]。
        综上,DR展示出较高品质,能观察骨关节损伤情况,在局部放大后能彻底检出骨折病变。
参考文献:
[1]周艳芳,董慧萍. 浅析数字化X线断层融合检查在诊断隐匿性骨折方面的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3):4-5.
[2]周冰. 多层螺旋CT与数字X线成像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8):1484-1485.
[3]王双,李超艺,王棋. MSCT与X射线数字成像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诊断的价值分析[J]. 中国数字医学,2020,15(9):126-128.
[4]刘承宗,仰霞,曾官红. 16排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腕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医技杂志,2020,27(4):446-4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