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精细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顾一航,邵荣(通讯作者)
[导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
        顾一航,邵荣(通讯作者)
        江阴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我国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现有养老模式众多,但养老资源过于分散,因此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运用资源配置与资源整合理论,结合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路径。
        关键词:精细化医养结合;大数据背景下;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主要指整合医疗资源及养老资源,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传统养老院养老模式多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服务,并组织日常活动,以公寓或社区形式对老年人群进行管理。而现代化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指医院为养老院提供医疗设施,使养老院在照顾老年人生活起居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与诊治服务,并定期开展老年体检服务,以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1]。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资源使用率,且失能与部分失能人数随之上涨,使得老年患者护理更为复杂,因此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势在必行。但目前为止,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施期间仍存在很多问题,尚未制定出具体施行方案。
一、医养结合概述
        医疗与养老需求相互叠加,促进了医疗与养老结合,进而衍生出医养结合养老方案。所谓医养结合,是指集护理、医疗、康复等多种服务的基础养老模式,可打破常规养老模式中医疗与养老分离状态,进而为老年人群提供精准、便利医疗服务,同时结合医疗、康复、生活照料与临终关怀等医护服务,真正为老年人群提供一体化医养结合服务,进而满足现代化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
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困境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医养结合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群实际需求,在推广医养结合模式期间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报销比例不明
        我国现存医养结合养老结合机构,医疗服务难以满足入住人群需求,加上养老机构内医疗报销比例不明,部分老年人仍存在疑虑。
(二)尚未完成资源整合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各自为政、各成系统,无法衔接,想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要先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有机整合。
(三)服务供给不足
        相关文献报道,我国共有老年人群2.02亿,且失能老人约37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18%[2]。加上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较大,但目前可提供医疗服务的养老机构较少,加上薪资待遇、社会地位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基数不足。
(四)居家养老观念影响
        受我国传统居家养老观念及道德舆论影响,“养儿防老”观念深入人心,将老人送入养老院不被社会大众认可,甚至被说为“不孝”行为,因此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选择让父母进入养老机构。此外,老年人尚未形成医养结合养老认知,因此更倾向于居家养老。


三、医养结合发展策略
(一)创建医养结合数据中心
        医养结合数据设包括个人健康、医疗服务、疾病预防、疾病监控、食品安全与医疗保健等多项内容,掌握老人健康信息,加强老年健康数据管理,尤其住院或在养老院老年人,了解基本健康状态,可防治各种慢性疾病[3]。此外,还需多中心收集数据,结合不同地去实际情况与经济特点,创建符合当地老年人群疾病管理的精细化医养结合模式。
(二)创建医养结合机构入医与入养标准
        医养结合服务人群与普通养老机构不同,并非为所有老年人服务,更倾向于伴慢性疾病人群、残障人群与癌症晚期人群。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弱,多伴慢性疾病,治疗难度较高。此外,部分老年患者经医疗干预后,达到出院标准,但仍需支持治疗,回到家庭或社区后难以继续治疗,若继续在院治疗,可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增加自身经济负担。因此,依据老年人群健康情况,确定当地医养结合机构入医标准与入养标准,并发展精细化医养结合模式,以推动医疗、养老结合机构发展,促进医疗资源、养老资源合理分配。
(三)创建不同疾病医养结合医疗标准与养老标准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模式分为两种,包括完全医养模式与医疗养老结合模式,前者由单独机构提供医疗与养老服务;后者为可提供医疗机构与卫生室的养老机构,施行双向转诊机制,即老年人生病后在医疗机构诊治,病情好转后到养老机构进行康复护理[4]。想要医养结合长期发展,需明确医养结合医疗标准与养老标准;需协调各部门关系,做好监督、管理工作;需协调各部门利益关系,规避利益冲突风险。
(四)政府出面促进医养结合机构发展
        政府需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相关法律法规,并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医养结合模式发展;其次政府部分需对当地公立医院提供财力、物力、人力帮助,以推广医养结合;最后还需更新医保制度,将老年医护护理归入社会保障内,以保险形式维持财政资源稳定,依据相关规定,居民处于不同年龄阶段需缴纳不同金额保险费用,以保障晚年生活[5]。最后,还需加大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力度,解决医养结合机构医学人群紧缺问题。因此,发展精细化医养结合仍促政府引领,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
结束语:
        精细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符合我国现代化养老需求,同时符合我国政策与战略发展要求,是社会进步影响下,必然发展趋势。近年来,在大数据技术不断成熟大背景下,推动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有效利用大数据,挖掘与养老需求有关大数据,可精确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在提升老年人群养老质量、促进创新养老模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加瑞芳. 大数据背景下江苏省"医养结合"智慧居家养老模式构建[J]. 全科护理, 2020, 018(009):1120-1122.
[2]贾沐晓, 杨帆, 王晶晶. 基于大数据技术探索社区养老医养结合模式[J]. 智能城市, 2020, v.6(07):22-24.
[3]王战友, 赵耀培.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养老研究综述[J]. 山东工会论坛, 2019, 025(003):P.54-60.
[4]余威, 徐虎, 彭雅萱,等. 浅谈"互联网+"大趋势下医养结合模式的新探索[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v.16;No.183(09):87-89.
[5]冯杰, 郑泓. 城市社区智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及其建设策略[J].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 017(00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