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忠勤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间收治的48例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以结肠镜活检结果为标准,经给予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检查,分析其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影像学征象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结肠镜活检结果证实,48例结肠癌患者中T1~T4期、N0~N2期与经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Kappa检测后其一致性呈良性,(T期Kappa值=0.714,N期Kappa值=0.825,P<0.01)。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具有诊断价值,且诊断准确度较高,对患者手术治疗、预后恢复情况具有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后处理技术;结肠癌;诊断价值
结肠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患病率高、转移率高、治愈率低等特点,其多发群体在40 ~ 50岁,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患者多有腹胀、消化不良及黏液脓血或便等不良症状,由于结肠癌病变部位不同,早期症状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常被患者忽视,导致疾病进展至中晚期。因此,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1]。目前常用的结肠癌筛查方法有X线造影和电子结肠镜等手段,虽然可以在管腔内观察到病变,但很难观察到结肠壁的浸润情况,无法显示结肠癌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对准确判断有局限性,影响患者的顺利手术[2]。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速及多方位的成像等特点,适用于结肠癌诊断中,因此本文通过探讨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间收治的48例结肠癌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男性25例、女性23例,岁数在30~80岁,平均年龄(55.8±10.5)岁,病程范围介于0.5~月~7年,平均病程(3.5±2.4)年。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结肠镜活检,患者检查前4时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温水溶解液,期间经走动、揉腹部至尿液呈无色或黄色透明状后进行肠镜检查,获取病理组织后至病理科进行检验。以临床原发肿瘤细胞侵袭位置及情况进行TNM分期。
所有患者在MSCT检查前一天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00毫升灌肠,检查前15分钟肌注山莨菪碱10ml。建议患者于检查前1d少量进行并在检查前12小时禁食,若患者便秘时间较长,应告知患者检查前晚口服缓解剂清除肠道残留物。经GE64排CT进行MSCT诊断(120kV;240~300mAs;5mm*5mm*0.625mm*0.5mm;矩阵512×512)。指导患者取仰卧体位,扫描区域:行常规平扫后经4~5mL/s注射率的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100ml碘海醇后行动态增强扫描后经后处理技术处理,如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及容积再现等,经临床2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学医师意见一致后获取最终的三维成像[4]。
1.3疗效观察及评判
分析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结肠镜活检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t、x2 检验,使用kappa检验MSCT术前诊断T分期、N分期与结肠镜活检的一致性,kappa值≥0.75表示一致性呈良性, 0.4~0.74表示一致性呈中性,<0.4表示一致性呈弱性,差异则表示为P<0.05,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患者经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结肠镜活检后T1~T4期、N0~N2期一致性结果呈良性,且Kappa值分别为0.714、0.825,P<0.05,详见表1、表2。
表1 对比患者结肠镜活检与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的N0~N2期一致性结果[n(%)]48 89
.png)
3讨论
结肠癌的易感因素多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遗传等有关,这种病的发病相对隐蔽,中早期结肠癌患者多采用微创内镜治疗,中晚期结肠癌患者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等治疗措施,导致结肠癌患者在不同阶段的预后差异很大,直接影响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因此,如何保证诊断方法有效地发现病变就显得尤为关键,结肠镜活检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患者耐受性差,增加了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不利于患者的预后,从而制约了其临床应用[5]。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动态增强扫描后具有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一次屏气完成全序列扫描,减少呼吸运动伪影,提高诊断准确率。主要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清晰地观察病变形态、大小、位置、结构以及病变浸润范围的形态关系,经后处理技术生成三维图像,同时可不断调整和重建平面、厚度和窗口宽度来提高空间分辨率,从而达到清晰显示器官结构和形态特征的影像,有助于临床医学人员判断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关系,保证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准确性[6]。从本次实践得出其诊断效果与常规结肠镜活检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P<0.05),结果表明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有一定的检验率,清晰显示小结肠癌病变的位置和软组织水平,有效减少漏诊、误诊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肠癌诊断及分期准确性,保证患者预治疗具有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荣,郝建成,胡国权,等. 256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多模式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 安徽医药,2020,24(4):766-770.
[2] 林焕斌,陈华燕,陈起强,等.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对结肠癌的诊断分析[J]. 实用医技杂志,2020(11):1452-1454.
[3] 李红英. 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TNM分期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0,8(7):409-411.
[4] 刘勇.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5):98-99.
[5] 李登华. 动态增强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良恶性的临床价值[J]. 医疗装备,2020,33(20):25-26.
[6] 张广清,郭胜男.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囊性小肾癌与复杂性肾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