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贵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 黔南州 5513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做好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从而有效避免因发生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而对社会和大众造成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的方式方法,针对具体措施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此来提高处理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处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
急性传染病指对社会和大众健康有着严重威胁的疾病,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这类疾病往往有突发性、不可执行性,为了提高处理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必须要不断提高处理能力和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积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措施。
1 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概述
1.1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特点
突发急性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对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鼠疫以及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以下简称“SARS”)、同时包括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种类如下:流行性感冒、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阿米巴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肝炎和甲型HIN1流感。相关条列规定管理的急性传染病分为25种:甲类:(1)鼠疫(2)霍乱及副霍乱(3)天花。乙类:(4)白喉(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百日咳(7)猩红热(8)麻疹(9)流行性感冒(10)痢疾(菌痢和阿米巴痢疾)(11)伤寒及副伤寒(12)病毒性肝炎(13)脊髓灰质炎(14)流行性乙型脑炎(15) 疟疾(16)斑疹伤寒(17)回归热(18)黑热病(19)森林脑炎(20)恙虫病(21)出血热(22)钩端螺旋体病(23)布鲁氏杆菌病(24)狂犬病(25)炭疽。
1.2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处理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处理原则主要有两个,即专业性部门处理原则和紧急预案处理原则。首先是专业性部门处理原则。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发生初期的特点在于传染范围较小,而且分布较为集中,这一阶段对其加以控制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发生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之后需要由专业部门及时介入处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传染病防治组织的组建工作,深入分析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和危险性,在对其进行深入科学的评估之后制定相应的传染病防治方案,以此来保证传染病防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取专业性部门处理原则旨在从源头遏制放染病的扩大传播,保证防治工作落实到位。
其次是紧急预案处理原则。这一处理原则旨在应对急性传染病的突发性特点,在发生急性传染病传播的情况后需要相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预案措施,预案措施应该建立在根据实际情况对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性和危害性等做出判断的基础上,针对传染病可能扩大传播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2 传染病防治相关法规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预防、控制和消灭急性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 健康,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革命委员会应督促和检查所属卫生部门认真执行本条例。公安、农林、交通、铁道、民航、商业、供销、邮电部门、部队和群众团体等应积极予以配合。
第三条:各级卫生医疗单位及全体卫生医疗人员应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本条例所规定的各项条款,各级卫生防疫站对传染病管理工作有业务指导的责任和监督的权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检查,对作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严肃处理。
3 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方法
上述主要分析了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特点和处理原则,在明确相关法规规定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到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策略,以此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能力和水平。
3.1积极建立急性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
首先要注重积极建立急性传染病预警信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完成构建信息网络的目的。在这一信息网络上可以实现首先由各地医院进行病理资料的上报工作,之后经由传染病防控组织进行上传,将相关资料和数据上传至预警信息系统之后开展相应的模型核算工作,以此对传染病发生危害性和规模性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运用信息系统实现对急性传染病传播情况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3.2提升防控措施针对性
其次在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高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措施开展防控工作。首先,在信息系统中需要收集各地的病理资料,根据相关资料开展传染病传播、危险性等的分析工作,在明确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防治和处理措施。此外,在开展防控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对各地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规范防治措施,以此来保证防治工作顺利推进,同时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也可以适当降低在防控工作中造成自身感染的风险。
3.3提升基层卫生工作者素质
基层卫生工作者在防控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开展传染病防治和控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地位,积极开展针对基层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以此来提高基层卫生工作者的素质。其中主要包含对其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不断强化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保证基层卫生工作者能有效完成报告突发卫生事件、防控传染病的工作,从而最大发挥自身在防控传染病中的功能和作用。
4 小结
本文主要分析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处理的有效性,以此来避免因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而对社会大众造成的威胁。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突发公共卫生急性传染病的特点,以此来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晓雯,金春林,程文迪,等. 日本急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及应对体系介绍与启示[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27(4)
[2]王晓雯,金春林,程文迪,等. 美国急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和应对系统分享[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27(5)
[3]李华. 我国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是一场持久战[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