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中脘穴在防治肺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吴晓颖
[导读] 本研究通过探讨运用隔姜灸中脘穴对行化疗方案肺癌患者的干预
        吴晓颖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00

        摘要:本研究通过探讨运用隔姜灸中脘穴对行化疗方案肺癌患者的干预效果,使人们意识到隔姜灸中脘穴作为一种中医补充替代疗法对于缓解消化道副反应和焦虑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及意义。为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副反应和缓解患者生活
质量焦虑等不良情绪提供一种新中医的思路。
        关键词:隔姜灸;中脘穴;化疗后恶心呕吐
1研究背景
        恶性肿瘤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我国肿瘤死亡几乎占全部死因的 1/4[1]。据 2018 年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榜首[2];全球新增肺癌患者 209.4万例,分别占全部癌症发病与死亡的 11.6%和 18.4%[3]。肺癌患者在早期诊断为Ⅰ/Ⅱ(早期肺癌)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此种类型的肺癌仅占其他类型肺癌的 1/3,也就是说,大多数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就处于局部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4]。
        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研究证明,化疗对所有分期的患者均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化疗药物同样决定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风险, 绝大多数的化疗药物都会引起恶心或呕吐;按照化疗药物导致恶心呕吐的风险, 将化疗药物分为四个等级:高致吐性 (>90%) 、中致吐性 (30%~90%) 、低致吐性 (10%~30%) 和很低致吐性 (<10%),高致吐风险的药物如顺铂、环磷酰胺等,中度致吐风险的药物如奥沙利铂、伊利替康,低度催吐风险如吉西他滨、紫衫类。肺癌化疗患者常用的化疗药物是顺铂,为高致吐性化疗药物。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INV)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据统计[5],化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所占比例达到 70%-80%。严重的消化道反应使患者对化疗产生恐惧感,以及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6]。
2祖国医学对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认识
        化疗在中医上被认为是药毒、药邪,且能够通过人体的肺腑、肝脏到骨髓,起到以毒攻毒的作用和效果。同时化疗也会在期间产生一定的邪毒,最终对患者的正常气血、阴阳等肺腑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化疗后患者临床上表现出脾胃失调、气血亏损等现象[7]。
        化疗药物存在不同的寒热属性,对于患者的治疗来说往往前后的中医证型会出现变化,但是变化并不会引起属性上的改变。根据资料研究显示,通过化疗后多数患者会出现脾胃虚寒现象,加重了对患者脾胃的损伤。脾胃位于患者的中焦部位,对于全身性的气血上升和下降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脾胃受到损伤往往会出现胃气的上逆现象,最终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同时,中焦出现缺乏后,卫外不固,造成机体容易受到外邪的影响,正气更加虚弱。因此随着化疗的推进,往往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会进一步的加深。
3 隔姜灸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早在秦汉文献中就对隔物灸进行了探讨。葛洪的《肘部备急方》详细记载了隔灸的用法,包括隔姜灸、隔附子饼灸、隔盐灸、隔蒜灸等,补充和发展了历代的灸法。隔姜灸是利用生姜的温性与艾火热力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集灸治、药物渗透、穴位治疗等效应于一体,通过穴位—经络—脏腑的作用途径对治疗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隔姜灸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等系统。呼吸系统的运用中,最突出的表现在冬病夏治中,羊赞措等[8]运用隔姜灸联合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谷海燕等[9]隔姜灸能明显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咳嗽症状及肺气道功能,而且在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文雄等[10]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采用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于双肺俞穴行隔姜灸疗法,根据临辨证选取穴位行针刺疗法,结果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莫有海等[11]选取了80例符合中医胃脘痛脾胃虚寒证的慢性胃炎患者,将隔姜灸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进行比较,发现在治疗中隔姜灸发挥了温中补阳、益脾健胃、散寒止痛的良好功效。刘兰群等[12]运用隔盐隔姜灸神阙穴治疗尿失禁,取得较好疗效。黄跃群[13]在研究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中,证明了隔姜灸中生姜解表散寒的功效,同时借助艾火温热的作用改良了面神经血液循环,再结合针刺治疗面瘫,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修复。隔姜灸在妇科领域中也有应用,王美杰等[14]研究发现,隔姜灸对于原发性痛经具有显著疗效。因此,隔姜灸疗法已广泛的运用于各种临床疾病的治疗中,较之其他隔物灸在现代运用中使用更加普遍。但是恒温隔姜灸的普及还不够。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恒温隔姜灸仅应用于胃肠术后及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的恶心呕吐。恒温足底隔姜灸有利于促进胃肠外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腹胀[15]。舒哲儿等[16]经研究发现恒温足底隔姜灸能够明显抑制血液透析导致的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1隔姜灸的优点
①灸法具有回阳固脱,温煦阳气,温经散寒,温通气血的作用[17]。灸疗时的温热作用对于治疗疾病效果显著,艾灸疗法以温热刺激作为起始的动因,以疏通经络为其作用机制,以温促通是艾灸产生诸多治疗效应的主要机制[18]。
②在经络现代研究当中,胡翔龙等[19]、杨洪欣等[20]、潘晓华等[21]利用红外技术已证明人体体表沿十二经脉存在着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灸法所产生的温热刺激能给整个身体的热量带来一个改变。邓海平等[22]研究表明,隔物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基本一致,提示隔物灸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参与红外共振辐射有关。
③“药之不到,针之不及,必须灸之。”隔姜灸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针药所不具备的独特疗效。生姜性热,味辛,归心、肺、脾、胃经,具有温中回阳、散寒发汗、温肺化饮、和胃、止呕等多功效。且生姜中含辛辣和芳香气味的挥发油,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具有健脾消食的作用[23],艾叶性温、味辛、微苦,无毒,具有祛寒除湿、通络止痛、升阳举气、回阳救逆之功效,两者合用有协同作用。隔姜灸既无药物治疗可能引起肝肾损伤的担忧,又安全可靠。
3.2隔姜灸干预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施灸穴位组方理论依据
        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年 7 月第二版《针灸治疗学》[24]中的“呕吐”的取穴处方:恶心呕吐为主症的患者选取:中脘、足三里。中脘、足三里两穴的联合应用,在《卫生宝鉴·虚中有热治验》卷五中一病案正应王叔和浮脉歌“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故“先灸中脘,乃胃之经也,使引清气上行,肥腠理,又灸三里,为胃之合也,亦助胃气,撤上热,使大于阴分”。《医方类聚》中的治胃实、脾实方,均用足三里、中脘为主穴进行治疗。另外,《针灸大成》用中脘、足三里穴相配,还能治疗心胸病,翻胃吐食等病症。
4中脘穴取穴依据
        防治恶心呕吐的主要部位是中脘。本研究主要针对化疗后恶心呕吐,因此,该病病位明确,发病部位在脾胃。募穴是脏腑之气在胸腹部会聚之点,因此,应选择脾胃疾病的募穴进行取穴,而脾胃募穴为中脘穴。中脘穴归属任脉,任脉通过中脘与腹部经络相通,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等。同时,中脘穴是胃腑的募穴,是周经经气的集散地。
        中脘穴是八会穴之一,属脏腑之会。因此,它主要用于防治六脾相关疾病,尤其是胃病。

由此说明,足阳明胃经的募穴中脘穴能够调节脾胃气机升降,使腹部中焦气机通畅,对三焦气机升降起着重要作用。艾灸中脘穴,不仅能温脾祛邪,而且能温中调气。一般来说,中脘穴具有疏通胃肠气机、利中焦、补中气、降呕逆的作用。
        中脘穴是胃肠道反应治疗的重要穴位,古代文献对其的研究也较多。早在《素问·通评虚实论》[25]就有记载:“腹暴满,按之不下,取手太阳经络者,胃之募也。”皇甫溢《针灸甲乙经》[26]也有记载:“胃胀者,中脘主之。”明·高武《针灸聚英》[27]记载:“素注,灸七壮……胃虚而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导引之。”明杨继洲《百症赋》中同样有云:“中脘主乎积痢”。关于中脘穴的古代中医学文献研究较多,中脘穴又是防治胃肠道反应的要穴,因此,和胃止呕首选胃之募穴中脘。
        5体会
        化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关键环节,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化疗也会导致许多不良影响,例如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和其他系统不良反应。其中,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约 60%~80% 的患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目前,西医治疗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止吐效果明确,但尽管使用了止吐药,但CINV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28],特别是延迟性 CINV[29]。
        中医在 CINV 方面亦做出了多种尝试。中药外治法具有直接到病灶、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安全稳定、毒性小等特点。其中艾灸具有通经、活络、回阳救逆,和胃健脾,理通胃气之等多方面的作用,因而在临床上使用较广。近年来,有关运用灸法治疗 CINV 的报道较多,恒温灸在临床已应用于静脉炎的干预及相关宫腔、腹腔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等,其中,恒温灸具作为本院校护理研究的专利在中医院的使用较为普及,恒温隔姜灸应用于胃肠外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干预[30]效果明确。但在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上应用不广,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有限。就此研究现状及艾灸治疗的独特优势,本研究提出在传统应用止吐药的基础上配合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及恒温隔姜灸疗法以缓解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缓解化疗不适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力,提高患者的化疗依从性,减轻患者痛苦,并对其止呕的机理进行探讨,以推广中医护理干预及恒温隔姜灸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该研究也为临床 CINV 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赫捷,陈万青.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 19-36.
[2]马书梅,刘瑞娟,张影影.肺癌的流行病学[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6):77-78+80.
[3] 王宁,刘硕,杨雷,张希,袁延楠,李慧超,季加孚.2018 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19,5(01):87-97.
[4] 周洋.放射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J].名医,2018(11):16+18.
[5] GLAUS A,KNIPPING C,MORANT R,et al.Chemotherapy-i 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in routine p ractice: a European perspe Ctive [J]. Support Care Cancer, 2004 12 (8): 708-715.
[6] Vania M,Amy G,Veronica A. Aprepitant: a new modali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an evidencebased review[J].J Perianesth Nurs,2015,30(5):406 -417.
[7]毛咏旻,王一红,谢腾,吴坚刚,潘峰,李朝阳,黄常新.中西医防治顺铂引起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02):321-324.
[8]羊赞措.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隔姜灸联合氨溴索治疗的效果与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4):74-75.
[9]谷海燕,费璇,石志敏,李雪青.隔姜温和灸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09):1720-1724.
[10]文雄,张宏胜,李增贺,等.隔姜灸肺俞穴结合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体会光明中医,2015(3):561—562.
[11]莫有海,粟远会,郭琳,等.隔姜灸在胃脘痛 - 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 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9,19( 80) : 219.
[12]刘兰群,李惠兰,陈之罡,等.隔盐隔姜灸神阙穴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4):475-478.
[13]黄跃群.论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面瘫[J].大家健康 (中旬版),2016,7 (3):34.
[14]王美杰,丛慧芳.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瘀阻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3):241-242.
[15]黄华勇,李莉,李德钢,等.恒温足底隔姜灸缓解腹腔镜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不适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5):617-619.
[16]舒哲儿,陈文娟. 恒温足底隔姜灸对血液透析患者恶心呕吐的干预效果.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8,25(4):553-554.
[17]周恩华,吴焕淦,谭琳蓥,等.艾灸疗法的思考及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8):1695-169.
[18]张建斌,王玲玲,胡玲,等.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J].中国针灸, 2011,31(1):51-54.
[19] 胡翔龙,汪培清,许金森,等.人体体表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主要特征和显现规律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1,20(5):325—328.
[20]杨洪钦,谢树森,胡翔龙,等.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经络现象及其时间相关性[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7,26(5):340—343.
[21]潘晓华,许金森,郑淑霞,等.基于红外技术的人体经络热传输特性探讨[C].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1.
[22]邓海平,雪勇,丁光宏,等.艾灸与经络穴位红外辐射特性[J]中国针灸,2004,24(2):105-107.
[23]潘东洪,陈柘云,吕艳,等.穴位贴敷联合温经姜疗治疗 100 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9):2196-2197
[24]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2:1.
[25]王冰(注).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1.
[26]皇甫溢.针灸甲乙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94.
[27]高武.针灸聚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8.
[28]Haiderali A , Menditto L , Good M , el al. Impact on daily functioming and indirect / direct costs associated with 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INV) in a U.S, population [J]. Support Care Cancer,2011,9 (6):843—851.
[29]Rapoport BL,Differential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utility of rolapitant in chemotherapy 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J]. Cancer Manag Res,2017,9:41—50.
[30]黄华勇,李莉,李德钢,等.恒温足底隔姜灸缓解腹腔镜腹部手术病人术后不适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5):617-6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