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徐恒昀
[导读] 研究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
        徐恒昀
        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CT磁共振诊断中心 江苏阜宁  2244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定性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1月这段时间我院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6例,66例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X线以及MRI检查,观察三种方式检查的准确性及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对恶性、良性、炎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灌注参数的诊断。结果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敏感度、准确性高于采用X线、MRI检查(P<0.05),恶性、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SPN灌注参数存一定差异(P<0.05)。结论 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定性诊断准确性、敏感度高,能有效的判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为临床医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提供参考依据,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定性;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是指单一的、边界清楚、影像不透明、直径较小、没有肺不张、肺门增大等情况的肺部结节,是呼吸内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1]。孤立性肺结节分为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二大类,由于孤立性肺结节较小、对肺部影响较小,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给临床医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带来了困难。目前临床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方式较多,各有优缺点。本文主要对比分析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X线、MRI三种方式检查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准确性,为临床医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1月这段时间我院收治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66例。66例患者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在34-78岁间,平均年龄(60.09±5.49)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48±0.37)年。病灶直径0.4-2.9cm,平均直径(1.75±0.53)cm,纳入标准:①符合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标准者;②患者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造影剂过敏者;②有肺不张、胸腔积液者。66例患者中恶性结节38例,良性结节28例。
1.2 方法
        66例患者均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X线、MRI检查,X线检查方法:采用X射线摄片机取患者正位和侧位,从肺尖部位开始至隔面一次性曝光。MRI检查方法:取患者仰卧位,让患者双手上举至头顶,使用TMR机进行检查,足部先进入,将体部多通道相控阵线圈的上部缘与肩胛骨的上缘保持齐平。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方法:(1)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FoeceCT进行检查,设置电压和电流。首先对胸部进行平扫,确定结节位置后进行灌注,灌注范围覆盖整个结节。注入对比剂,在患者屏气最大时进行扫描。采用飞利浦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2)图像三维重建,扫描方法与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方法相同。在飞利浦工作站内通过调整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和表面遮盖参数和位置,进行多角度反复观察孔立性肺结节的形态、边界特点等。通过调整对比度和亮度,获得最佳视角,最后上传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按照双盲的原则进行阅片,并得出结论。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种检测方式检测孤立性肺结节的灵敏度、准确性;观察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定性对恶性、良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通透性值(PS)。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查;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种方式敏感度、准确性比较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检出孤立性肺结节的敏感度98.31%(58/59)、准确性96.97%(64/66);X线检出孤立性肺结节敏感度75.61%(31/41)、准确性65.67%(44/67);MRI检出孤立性肺结节敏感度76.19%(32/42)、准确性69.70%(46/66)。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敏感度、准确性高于采用X线、MRI检查(P<0.05)。
2.2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对恶性、良性SPN灌注参数    恶性、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SPN灌注参数存一定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是指患者肺部存在直径小于4cm圆形或类椭圆形结节状病灶,病灶一般无钙化或空洞,是呼吸内科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通过大量临床报告发现[2],孤立性肺结节为恶性结节机率较高,所以需要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并判断良、恶性,早期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但是由于孤立性肺结节较小,症状并不明显,给临床医生诊断带来困难,易出现漏诊、误诊。目前临床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方法较多,比如X线、MRI等,诊断效果并不理想。有报告显示,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定性诊断准确性较高。本文通过对我院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X线、MRI三种方式检查,观察三种方式检查准确性。
        通过本研究发现,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敏感度、准确性高于采用X线、MRI检查,说明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准确性、敏感性较高。主要由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具有图像质量稳定、清晰度高、分辨率高等优点,再配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效果更明显。图像三维重建是将传统的二维图像转化为三维立体形态学,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结节的形态,为临床医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提供有利判断依据。通过本研究发现,恶性、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在多排螺旋CT灌注检查中SPN灌注参数存一定差异,说明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能判断恶性、良性,为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法提供数据。
        综上所述,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定性诊断准确性、敏感度高,能有效的判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为临床医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提供参考依据,可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梁海胜,纪律.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定性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J].广西医学,2020,42(5):543-547.
[2] 徐涛,余晓玮.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sIL-2R、Cyfra21-1、ADAM-9 mRNA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4):473-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