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张露曦 兰洁
[导读] 综合分析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
        张露曦         兰洁
        仁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眉山  620599
        【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内容为:阳性微生物样本;共62份,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6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按照系统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应用样本平板培养技术,31份)和实验组(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31份)。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微生物检出率、微生物标本检测时间、样本污染率。结果:两组微生物检出率、微生物标本检测时间、样本污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显著提高微生物检出率,降低样本污染率,缩短微生物标本检测时间。
        【关键词】微滤膜分离技术;样本平板培养技术;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应用价值
微生物检验是疾控中心最为基础的工作之一,以往常用样本平板培养技术对微生物样本进行检验,但是样本平板培养技术具有较低检出率,且造成的污染比较大且耗费时间长,所以检验范围受限。有关研究指出,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高。微滤膜分离技术主要从气相或液相物质中去除或截留胶体和细菌等,最终达到净化和分离效果。微滤膜是一种均匀的多孔薄膜,具有以下特点:(1)过滤精度高;(2)滤速快;(3)吸附量少等[1]。微滤膜的分离机理较为复杂,现已研究发现微滤膜的物理结构以及吸附膜表面的化学性质对分离产生重要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内容为:阳性微生物样本;共62份,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6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对照组有19份食品标本、12份血液标本。实验组有20份食品标本、11份血液标本。两组阳性微生物样本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样本平板培养技术:在琼脂培养基中置入样本(培养时间为1d~2d,培养温度为37°C),再利用显微镜详细记录样本中的细菌、霉菌、大肠杆菌等。
        实验组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微滤膜为载体,采用微滤膜过滤衬垫培养法用于细菌培养,再利用显微镜详细记录样本中的细菌总数。截留预浓缩样本中的培养基以及酵母菌等作为微滤膜,再快速培养(时间为5h)。再在显微镜下记录微滤膜中的酵母菌、霉菌等。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微生物检出率、样本污染率、微生物标本检测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微生物检出率、样本污染率采用χ2检验,微生物标本检测时间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微生物检出率、微生物标本检测时间、样本污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表2。
     
        3.讨论
        预防疾病的主要方法是: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是疾控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往常用样本平板培养技术,此项技术耗费时间长且检测期间出现较高污染率,因此降低检验效果。随着微滤膜制造技术的发展,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中。微滤膜分离激素可将物质之间存在的静压差作为推动力,从而将一些较大的滤膜孔径物质予以截留,同时将液相物质中和气相物质中的微生物进行去除,最终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也有研究显示,微滤膜分离技术能够浓缩和净化液相物质和气相物质,充分分离微生物[2]。

        目前来看,微生物检验所能运用的微滤膜种类约400多种。从材质的角度来看,可将微滤膜分为有机和无机。无机微滤膜的主要组成有:(1)陶瓷;(2)金属;(3)玻璃等。有机微滤膜的主要组成有:(1)聚丙烯;(2)纤维素酯类。有关资料显示,微滤膜分离技术相比起样本平板培养技术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之中具有较高检出率,与此同时可显著缩短检测时间,具有较高价值。
        对霉菌、酵母菌以及细菌的计数,传统样本平板培养技术主要是在琼脂培养基中加入样本,再在37°C环境中培养,培养时间为24h~48h。也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将微滤膜作为载体,结合显微技术可快速检测食品细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和精确高效等优势,最终能够精确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对大肠菌的检测实验表明,微滤膜分离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检测精确度,在操作时较为简单,节约时间,广泛用于生活用水以及地下水的菌群检验之中。微滤膜可对样本中存在的少量致病菌进行分离,继而显著提高检测阳性率。有学者对比微滤膜分离技术和标准白金耳法,结果显示上述方法在感染菌尿检出率方面差异不显著,但是在无菌生长尿检出率方面具有较大差异。
        一项研究指出,微滤膜分离技术相比起样本平板培养技术更为客观和准确,能够清楚反映样品污染情况[3]。只要可以用来检测的样品,均可采用微滤膜分离技术进行溶解过滤。尽管样品中的目标微生物量少,使用微滤膜分离技术仍然能够提高准确检测率。微滤膜分离技术的提高疾病预警水平以及保证检测质量能够实现我国检测技术与国际检测技术的接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微生物检出率、微生物标本检测时间、样本污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上述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高,可显著提高微生物检出率,降低样本污染率,缩短微生物标本检测时间。我国微滤膜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在滤膜规格和品种方面与国际水平比较有一定差距,微滤膜的应用问题也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华伟,郑敏红,王淑虹,等. 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体会[J]. 医学美学美容,2021,30(3):130.
[2] 关绍山. 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中应用微滤膜分离技术的临床疗效评价[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19,3(15):82-83.
[3] 吐送托合提·肉孜. 微滤膜分离技术在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中的要点分析[J]. 东方药膳,2019,11(23):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