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波
五莲县户部乡卫生院 山东省日照市 262304
摘要:目的:浅谈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使用胃镜的方式检查患者的胃肠系统,并采用消化性溃疡穿孔手术的方式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治疗,或通过保守治疗方式对除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治疗;最后对患者的胃液状况、出血情况等进行检查、记录。结果:参与检查的所有患者接受胃镜检查后,全部被确诊为消化道出血。其中6人使用手术方式治疗,并全部康复出院。其余54人使用保守治疗方式,在经过治疗后有26例患者的病情在48小时内很快被控制住,病情逐渐平稳,治疗显效率为94.4%,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是消化性溃疡导致的,所以可以使用胃镜确定病因后,即刻展开对应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措施,才能够有效控制、治愈疾病,提高治愈的效果。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引言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就诊病人的常见疾病,它主要是由于消化性胃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等导致的。其作为临床中常见的急症之一,大量失血、黑便、呕血等为主要症状表现,病情比较严重,患者就诊后需要立即给予患者抢救,以能尽快止血,解除其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患者进入医院就以后,往往会出现呕血、黑便等现象,一般可以通过胃镜检查的方式确定病因,然后通过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治愈疾病。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消化内科收治的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女比例7:5,年龄在19至75周岁之间。前来就诊的患者都出现了呕血、黑便、腹部胀痛、上腹难受等临床症状。所有参与临床研究的患者在身高、体重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等检查,若患者出现红细胞数目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状况,并伴有呕血或者黑便症状,或出现呕吐物异常情况,且呕血或者黑便隐血试验结果为强阳性,则可初步确认为消化道出血,然后需要借助胃镜设备辅助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加以诊断。此外,一小部分患者的粪便颜色为暗红色或者鲜红色,出血量较大,和下消化道出血症状有些类似,此时可使用胃镜检查,若患者胃肠存在溃疡面等则可认定为消化道出血。
1.2.2治疗方法
经胃镜及临床病症检查结果确定病因后,可使用消化性溃疡穿孔手术与静脉注射的保守治疗等形式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测量患者消化道溃疡状况,利用放置管抽取胃液检测患者胃液ph值的变化,对于急性溃疡患者则使用了质子泵治疗,建立综合治疗模式,从而实现对胃液的实时检查,在此期间要重视患者出血状况等因素的变化。在进行保守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采取及时的止血、输血措施,形成扩容治疗,在止血药物的使用中,采用酚磺乙胺、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等应用,然后,对患者采用静脉注射治疗,使用西咪替丁静脉推注,时间为每隔8h为一次,采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一天一次,对患者连续使用一至两个星期。然后做好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以及胃液波动状况的检查,其中每间隔8个小时就要对患者的胃液进行一次检查,从而实现整体监测治疗的目的。
1.3评价标准
对参与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主要方法为监测患者在48小时之内的呕血情况、血压等变化状况,并做好患者排便时间与颜色的观察记录工作。若患者在48小时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且不再呕吐、排黑便等,则说明痊愈,治疗显效。若在72小时内才得到相应标准则说明有效。若72小时候依旧不见好转,则说明无效。
2结果
在消化内科进行诊治的240例患者接受胃镜检查后全部被确诊为消化道出血,确诊率为100%。其中24例患者采取了手术治疗,且全部治愈,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余216例患者使用保守治疗方式,其中有216人在48小时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康复;其余12人在72小时候治疗无效,紧急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治疗,且治疗有效率为94.4%。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详见表1。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溃疡基底出血或溃疡基底周围血破裂为引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同时与精神心理因素、疲劳、受寒、药物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胃酸损害黏膜为导致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主要机理,但现有研究则指出,攻击因子与防御因子之间的平衡失去后,即会导致消化道出血。通常,消化道出血患者并不会大量的出血,但出血位置为幽门以下时,吐血、黑便为患者可能表现出的症状,临床治疗这类型患者时,救治措施应依照患者病情发展情况确定,以达到治疗目的。经临床救治后,多数患者出血情况可被止住,再经根治性治疗,患者即可痊愈。总体来说,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过程中前提条件为及时纠正休克症状,并严格控制出血量,全面的分析引发出血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救治,止血与治疗并重,促进患者痊愈。
消化道出血的主要部位是胃部以及食管等位置,基于病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造成出血的原因主要是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粘膜病变等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出血现象。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是消化性溃疡造成的胃酸与胃蛋白酶分泌失调等破坏了胃粘膜保护机制,使其发生失衡,通过针对性的治疗后,患者大多数得以康复。
因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迅速及时、准确地抢救,均是救治患者生命的关键环节。对于出现呕血以及黑便现象而入院的患者,医护人员首先应当对患者进行判断,是否确实为消化道出血,然后询问患者的病史,采用辅助检查工具及时确定患者出血位置,对于不能有效止血的患者应当立即给予纤维胃镜下止血。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内镜不但能够运用在帮助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止血,同时还能够有效判定出血位置,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内镜止血能够显效使得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率、死亡率、急诊率得到很大的降低,有效帮助患者节约住院费用以及输血量。
在本文的研究中,大多数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方式,特别是一些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患者,使用卧床休息、饮食调理与药物联合使用的方式有效的对胃酸的分泌进行了抑制,在使用生理盐水及营养液补充体内所需营养,最终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较重的患者则采用了药物治疗、输血、止血、输液联合治疗方式,并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同时,对于病情异常严重的患者,我们采用了手术治疗的方式,通过测量患者消化道溃疡状况,利用放置管抽取胃液检测患者胃液ph值的变化,对于急性溃疡患者则使用了质子泵治疗,通过综合治疗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的主治医师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胃镜诊断结果确定患者是否属于消化道出血,并根据结果制定科学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方案,及时的安排患者接受治疗,从而提高治愈效率,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侯文英.急诊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J].中外健康文摘,2013,32(36):88.
[2]相 兵.上 消 化 道 出 血 临 床 治 疗 观 察 [J].基 层 医 学 论坛,2014,56(29):3945-3946.
[3]黎明.急诊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J].延边医学,2015,3(13):31.
[4]崔桂荣 5例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年44期
[5]张坤勇 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的问题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21期
[6]翟兆锋 研究分析消化内科对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年05期
[7]林燕凤,黄媛,付朝丽等.消化内科急诊绿色通道诊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5):4188-4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