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与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袁宝春
[导读] 判断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
        袁宝春
        淮安市淮安医院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判断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在40的样本量下,筛选院内结核性胸膜炎者,在治疗方案选择中,有20例选择常规药物,有20例增加糖皮质激素,组别设置为常态组和激素组,在2018年1月-2020年5月治疗后检测炎症细胞因子,并观察疗效。结果:用药前检测的IL-6、IL-8无差异,P>0.05。用药后检测的IL-6、IL-8有差异,在激素组比常态组低,P<0.05。有效率在激素组(95.00%)比常态组(60.00%)高,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可增强疗效,缓解炎症症状。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临床疗效;研究分析;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病机清晰,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会增加结核杆菌侵入,一般会向肺部侵入,但有少量病菌会侵犯胸膜腔,常会引发炎症病变[1]。病变发生后,会增加炎性细胞浸润深度,常增加血管损伤,可造成中毒性表现,多数患者会出现积液。常用治疗方案为抗结核,能抵抗结核杆菌,消除结核性病变,但此方案下积液吸收速度欠佳,很难缓解炎症情况,在炎症细胞持续浸润状态下,会增加胸膜腔病变程度及复发率,预后差[2]。糖皮质激素逐渐得到重视,可缓解炎症情况,能加速积液吸收速度,可改善粘连情况,针对胸膜炎症病变有较好价值。对此,研究在40的样本量下筛选结核性胸膜炎者,旨在调查糖皮质激素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40的样本量下,筛选院内结核性胸膜炎者,根据治疗方案设置成常态组、激素组,均在2018年1月-2020年5月进行治疗。常态组:20例,年龄区间段24-68岁,均数值(46.18±3.72)岁;12例女,8例男;16例为单侧积液,4例为双侧积液;病程区间段3-9个月,均数值(6.11±1.04)个月。激素组:20例,年龄区间段25-69岁,均数值(47.33±3.98)岁;13例女,7例男;17例为单侧积液,3例为双侧积液;病程区间段3-10个月,均数值(6.65±0.91)个月。组间无差异,P>0.05。
        入组原则:均被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肾功能正常;签署同意书;无糖皮质激素过敏史;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原则:消化道出血者;癫痫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1.2方法
        常态组:抗结核治疗,准备异烟肼、乙胺丁醇,前者剂量为0.4g,后者剂量为1.0g,均于睡前口服。吡嗪酰胺、利福平治疗期间,前者剂量为0.6g,睡前口服,后者剂量为0.75g,早晚口服。
        激素组:增加糖皮质激素,具体使用药物为地塞米松(H20033553),治疗途径为胸腔注射,剂量控制在3mg。两组均抽取胸腔积液。
1.3观察指标
        炎症细胞因子需在用药前后观察,抽取静脉血后,检测IL-6(白介素-6),还需检测各患者的IL-8(白介素-8)。
        疗效评估过程中,炎症症状消失,未出现积液,病菌检验为阴性,为显效。炎症症状好转,有少许积液,病菌检验为阴性,为好转。炎症机制严重,积液多,病菌检验为阳性,为无效。
1.4统计学计算
        若结膜炎治疗有意义,需P<0.05,SPSS24.0中,炎症细胞因子检验值为t,疗效评估数据检验值为X2。
2.结果
2.1炎症细胞因子
        用药前检测的IL-6、IL-8无差异,P>0.05。用药后检测的IL-6、IL-8有差异,在激素组比常态组低,P<0.05。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现已成为高发性疾病,除充血外,常会渗出组织液,形成胸腔积液,刺激附近脏器组织,常加重胸膜腔损伤。病情进展中,会增加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增加纤维蛋白含量,而各物质会在胸膜位置不断附着,增加积液清除难度。炎症进展期间,会降低抵抗力,增加蛋白反应,有胸膜粘连情况。结核杆菌入侵后,会改变机体代谢情况,激活免疫细胞后常增加炎性介质释放,在较为强烈的炎症反应机制下加重胸腔损伤[3]。一般情况下,淋巴细胞会释放IL-6,能在B细胞增殖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但结核杆菌入侵后,短时间内会增加IL-6释放量,会激活各淋巴细胞,增加机体炎症反应。病变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会产生较多炎症介质,其中IL-8含量会大幅增加,能趋化中性粒细胞,加速细胞转换,加重胸膜腔炎症病变。既往临床多行抗结核治疗,经药物口服后能消除结核杆菌,可防止结核杆菌增殖及侵入,能改善胸膜腔病变,但很难缓解此位置的炎症症状,仍有炎症细胞浸润的情况,需调整治疗方案,缓解胸膜腔损伤[4]。
        糖皮质激素为一类药物的总称,作为甾体类激素,向胸膜腔内注射后,能强化抗病毒机制,也能增强抗感染效果。地塞米松为常见药物,注射后能在巨噬细胞吞噬过程中发挥阻碍作用,可抑制淋巴细胞扩散及增殖,还能阻止胸膜腔位置血管的扩张,可改善胸膜腔通透性,缓解炎症因子浸润情况。地塞米松使用后,能组织纤维母细胞增殖,在胸膜腔位置有较高浓度,可抑制肉芽细胞生成,能有效改善粘连情况,加速炎症消退。地塞米松使用期间,能提升胸膜腔位置的血药浓度,可加速炎症恢复,能缩短积液吸收速度,针对胸膜粘连情况有较好价值[5]。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点在于缓解炎症反应,很难抑制结核杆菌的入侵和扩散。针对此类情况,可行抗结核+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方案。可强化抗结核机制,也能改善炎症浸润情况,提升炎症治疗有效性,缓解胸膜腔损伤情况。
        综上,糖皮质激素有较强作用,可增加有效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可彻底改善炎症病变。
参考文献:
[1]阮洪云,李琦,陈效友,等.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化疗时是否加用糖皮质激素对肺功能动态变化的对比研究[J].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1):58-65.
[2]皇甫彤,王伟红,魏丽. 异烟肼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河北医学,2019,25(3):650-654.
[3]曹培谦,马亚秋,李洪智. 留置胸腔导管联合尿激酶、 地塞米松导管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J]. 北方药学,2018,15(11):172-173.
[4]刘子林,何佩娟,章玉坤. 口服及胸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IFN-γ、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8,15(35):36-39.
[5]王传才,廖开福,邝光志,等. 胸腔镜粘连松解术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早期干预疗效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2018,24(21):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