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明明
德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618000
【摘要】目的 探究多学科康复干预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52例孤独症儿童,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常规康复,观察组(26例)实施多学科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儿童病情好转率及家属满意率、干预前后两组儿童心理教育量表(PEP-3)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儿童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儿童,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儿童PEP-3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各组儿童PEP-3评分均改善,观察组儿童干预后PEP-3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学科康复干预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价值极高,可较好促进儿童病情好转,改善患儿心理状况,提升家属满意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常规康复;多学科康复干预;病情好转率;心理教育量表
孤独症又叫做自闭症,儿童发病率较高,是指不同语言程度的沟通障碍、行为模式重复刻板、社会交往障碍等,近年发病率较高[1-2]。有效的康复干预可较好促进孤独症儿童病情好转,促进患儿沟通能力,帮助患儿康复[3]。多学科康复干预在临床应用较多,在孤独症患儿中取得较好效果,故而笔者纳入52例儿童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52例孤独症儿童,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12±0.54)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33±0.28)年。观察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13±0.57)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32±0.29)年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基础康复,开设音乐律动、生活自理、语言认知、绘画等课程,对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精细训练、多感官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康复干预:建立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小组,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教师、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共同对患儿开展康复。康复训练内容包括情景教学、心理疏导、家庭支持、健康教育、图片交换沟通训练、沙盘游戏指导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①患儿病情好转率:患儿病情恢复较好,沟通能力提升。②心理教育量表(PEP-3)评分[4]:包括沟通能力及行为模式、肢体能力,评分越高患儿心理发育越好。③家属满意率采取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病情好转率及家属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儿童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儿童,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userUpload/65(1317).png)
注:较对照组干预前,*p>0.05;较干预前,&p<0.05;较对照组干预后,#p<0.05。
3讨论
孤独症儿童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与遗传、脑实质性病变等相关,随着临床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发现有效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患儿恢复,引起临床重视[5-6]。多学科合作模式是由多科学共同成立康复小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儿语言发育,提升其沟通表达能力[7-8]。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儿童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儿童,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学科康复干预可帮助孤独症患儿康复,提升家属满意率。干预前,两组儿童PEP-3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各组儿童PEP-3评分均改善,观察组儿童干预后PEP-3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多学科康复干预可较好改善孤独症儿童心理状态,促进儿童康复。本次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可纳入更多儿童进行深入研究,以完善康复方案,提升研究数据可靠性,为患儿康复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多学科康复干预在孤独症儿童中应用价值较高,患儿恢复好,心理状态佳,沟通能力提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毛颖梅,张旭,刘颂. 北京市融合教育资源可获得情况的调查研究——孤独症儿童家长视角[J]. 残疾人研究,2021(1):88-93.
[2]武娟利,孙艳萍. 多媒体感觉及言语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对孤独症谱系语言障碍儿童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21,32(1):57-60.
[3]沙鹏. 国外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共同注意干预研究的趋向[J]. 现代特殊教育,2021(7):75-79.
[4]左满凤,刘春,刘静,等. 开办“家长学校”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疗效及其父母亲职压力的影响[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4):507-512.
[5]刘荣盛,詹晓梅,黎霞芳,等. 大肌肉运动干预对孤独症儿童运动和社交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J].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3):358-362,366.
[6]刘杰,董萍,王怡,等. 孤独症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相关干预[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1):6-9,14.
[7]陈夏尧,程军. 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干预方法使用现状的调查[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5):590-594.
[8]周翔,曾淑萍,邬友昌,等. 孤独症儿童的生物学因素及家庭因素分析和多学科训练[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