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巧娟
身份证33012219900912**** 桐乡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省桐乡市 314500
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而提高对于该疾病术后复发的预防成功率。方法:选择140名e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后随访的方式获取其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主要指标包括年龄,术中与术后EM分期标准、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术后药物治疗四个领域,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以及复发时间,并对相关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从而获得影响EM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随访期间出现复发情况的患者共计40名,结果:显示生育年龄偏低,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R-AFS评分偏高以及术后用药都是引发EM术后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相比之下,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R_AFS评分偏低、根治性手术治疗方式及术后给予孕激素治疗6个月的患者EM,术后复发概率更低。结论:年龄,EM分期手术治疗方式是影响EM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EM术后应当围绕上述因素进行积极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的概率。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住症;复发;相关因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具备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被覆面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地方生长繁殖,属于妇科疾病的一种,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现阶段关于EM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和手术两种手段为主,但是想要实现根治难度较大,有关研究数据显示,该疾病的术后复发率达到50%以上。因此,有必要重视该疾病术后复发的干预,这同样成为治疗该疾病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展开相关研究,目的在于获取导致EM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干预措施的开展,大幅度降低该疾病术后的复发概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140名E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是我院妇科与2018年3月份到2019年3月份期间收治,年龄最小者为21岁,年龄最大者为5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或者是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起且无其他心血管已经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作为患者,各项化验指标正常区域,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展开为期两年的随访跟踪调查,并对患者的复发时间和复发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2.1复发诊断标准
①接受手术治疗,三个月之后症状复发或者是加重。②B超检查结果显示存在新的病灶。③CA125降低后再次升高。
1.2.2依据患者的年龄差异进行划分:≤24岁,25~29岁,3O~39岁,≥4O岁24例;依据患者的EM分期进行划分:Ⅰ~Ⅱ期72例,Ⅲ期54例,Ⅳ期14例;依据手术方式差异进行划分:保守性手术组;半根治性手术组;根治性手术组;依据术后是否用药进行划分:术后应用米非司酮、未用药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在SPSS17.0软件上统计,计数资料应用。检验,检验标准以P<O.05表示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且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为期两年的跟踪随访中,发现出现复发的患者共计40例,复发率为28.57%。
2.2术后复发率与患者年龄、EM分期关系各年龄组均有复发的情况见表1。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的疾病,主要种植于腹膜和盆腔脏器,该疾病的特征之一为远处转,因此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难度相对较大,并且也有着较高的术后复发率。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包括患者的疾病分期,通常情况下,患者的分期越高,意味着其复发的可能性越高。疾病分期的类型包含以下几种:①双侧卵巢异位症病变:相较于单侧患者,双侧卵巢病变患者的复发率更高,其可能原因是双侧病变为进展性病变,病情严重程度要明显高于单侧,有着较高的分析,并且临床症状更多,因此对应的复发率更高。并且临床数据显示,双侧病变的患者还会出现阴道直肠隔病变,该部位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难以实现病变的完全清除,存在较大的病变残余可能性,这也是导致双侧病变患者复发率更高的原因②术后R-AFS评分低:具体指手术清除不彻底,患者体内仍存在少量活性病变,或者其他致病因子,受到手术的影响,术后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会下降,无法通过自身免疫力对致病因子或残余病灶进行清除,因此术后容易复发。由此可知,患者EM分期越高,术后复发率越高,各组之间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R—AFS评分分期等情况,确保对患者当前病情分期的准确把握,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除此之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所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同样会对术后复发率产生直观影响。普遍认为根治性手术治疗方法能够获得最佳的病变清除效果,残存病变更少或者不存在病变,故此根治性手术治疗方法对应的术后复发率更低。药物同样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关键因素。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对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产生调节作用,抑制卵巢功能,同时也能够减缓子宫内膜的增长速度,因此对于患者的症状具有缓解效果,一定情况下甚至能够推动疾病的根治。但以往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并未直接证明药物对于该疾病复发的直接作用机理。为此,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采用保守性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内异症时必须要在保证不损伤到正常脏器的基础上尽可能彻底的清楚病灶,同时需要针对体内激素的含量进行合理控制。考虑到现阶段术后药物维持治疗对于术后复发率的影响并未盖棺定论,因此术后对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控制途径不可依赖药物的使用,更多的是视为辅助措施。
本文结果提示,EM术后复发与患者年龄、EM分期、手术治疗方式密切相关。为了更好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并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有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以及年龄的因素尽可能的使用根治手术进行治疗,并辅助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加强预后。
参考文献:
[1]谢米娜.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医学,2010,36:142.
[2]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化建议)[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11-(012).
[3]周应芳.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中的过度与不足[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7) :503.
[4]李军华.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