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纵切横缝术与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老年肛裂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王峰 王林园
[导读] 评价改良纵切横缝术及传统肛裂切除术在老年肛裂
        王峰  王林园
        武汉市第八医院(武汉市肛肠医院) 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目的:评价改良纵切横缝术及传统肛裂切除术在老年肛裂患者治疗中治疗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1年1月,选取120例老年肛裂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归入A组,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归入B组。结果:两组术前、术后肛管直径无统计差异,P>0.05;A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风险10.00%低于B组23.33%,P<0.05。结论:老年肛裂患者行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可降低术后水肿、感染、疼痛风险,有利于切口愈合。
        【关键词】老年肛裂患者;改良纵切横缝术;肛裂切除术;疗效
        肛裂高发于老年人群,诱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相关学者认为与排便机械创伤有关,即排便时由于压力过大引发皮肤裂伤,加上肛管局部血供不足,久裂不愈,引发炎性病变及溃疡,且发病期间并发哨兵痔、肛乳头肥大风险较高,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临床治疗老年肛裂患者多采取手术方案,传统肛裂切除术可缓解括约肌痉挛,刺激肛裂愈合,但术中对健康组织损伤大、疼痛重,且术后感染、水肿风险高,不利于预后。近年来,新型肛裂手术方案改良纵切横缝术应用于临床,不同于传统术式中央缝合,纵切横缝术中央引流、两侧横缝,可扩张肛管,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本文以120例老年肛裂患者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就诊老年肛裂患者120例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3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60-75岁,均值(66.74±3.58)岁;B组,3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61-76岁,均值(66.79±3.61)岁。选入老年肛裂样本中,57例后侧肛裂、63例前侧肛裂。样本均符合肛裂诊断标准、均知情,剔除凝血功能障碍者、肝肾功能异常者、肛瘘者、恶性直肠肿瘤或重度肛门狭窄者[2]。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120例肛裂样本资料,P>0.05。
1.2治疗方法
        A组行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于裂口正中处开纵行切口,将肛缘外切口延长,横向牵拉切口两端中上部,使切口上段、下段形成倒等边三角形,横向缝合底部两端,缝合底边与相邻边皮肤后,由两侧向中间对称缝合,随后横向缝合切口,约3cm左右。三角形两边下部不缝合,维持开放状态,预留2cm左右纵向放射切口,用于引流。完成手术操作后,清理肛周病灶组织,随后加压、填埋止血,外敷纱布后利用胶布固定。
        B组行传统肛裂切除术治疗:于裂口正中处开纵行切口,上端切至齿状线、下端切至肛缘外1.5cm处,将肛门外局部括约肌切断,随后扩张肛门,观察肛周皮肤与黏膜情况,一旦发现肥大肛乳头、痔,需一并切除。完成上述操作后,彻底清洁肛周慢性溃疡组织,修整切口边缘,利用明胶海绵进行止血,给予抗感染药物。
1.3统计学研究
        SPSS 21.0计算本文选入老年肛瘘患者数据,%、x±s记录相关计数、计量指标,X2、t检验。P<0.05,有统计差异。
2 结果
2.1两组肛裂患者肛管直径与愈合时间对比
        两组术前、术后肛管直径差异对比,P>0.05;A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如表1。
   
3 讨论
        肛肠科疾病中,肛裂发病风险较高,常见老年患者,诱因主要为用力排便、炎症等,刺激肛门内部括约肌痉挛,肛门局部张力增加,加上肛周血运不足,可引发肛周局部发生缺血性溃疡,缩小肛门口径,进而出现排便困难、撕裂出血等症状,诱发肛裂[3]。目前临床治疗肛裂多采取扩张肛门直径方案,以恢复肛管血供、改善括约肌痉挛。传统肛裂切除术中,仅切除部分括约肌改善肛门括约肌痉挛,刺激溃疡愈合,但术后创面组织覆盖少,愈合时间长,可增加患者疼痛感,且具有一定复发率,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新型术式纵切横缝术采取纵切方案改善括约肌痉挛、降低肛管静息压,采取横缝方式扩张肛管直径,基于纵切基础,将传统中央缝合部位改为中央切口,并在两侧横缝,以扩张肛管,降低肛周局部张力。此外,改良纵切横缝术中,引流切口为中央切口,可规避由横缝操作形成兜袋引发感染风险,可有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4]。结合本文数据分析,术前、术后两组老年肛裂患者肛管直径对比,均无统计差异,P>0.05;A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B组23.33%,P<0.05。提示两种术式用于老年肛裂患者治疗中,扩张肛管直径作用相当,但改良纵切横缝术可缩短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还可降低术后水肿、感染、疼痛等并发症风险,康复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改良纵切横缝术用于老年肛裂患者治疗中,安全性、可行性较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左志远. 比较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与开放式侧位肛裂切除术治疗老年肛裂患者的效果[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 v.26(02):104-106.
[2]李腾芳. 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老年肛裂病人的疗效分析[J]. 临床外科杂志, 2019, 027(003):253-255.
[3]尹玉锑, 房文辉, 王志民. 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对老年肛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 吉林医学, 2019, 040(005):934-935.
[4]曹子康, 段文志, 何建坤,等. 改良肛裂切除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分析[J]. 中外医疗, 2020, v.39(06):97-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