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培元固本散加减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118例临床观察研究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 王奎1 张金发1 李方正1 杭小凤1 刘伟强1
[导读] 观察李可肝系培元固本散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王奎1  张金发1  李方正1  杭小凤1  刘伟强1  
        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甘肃庄浪传承基地,平凉市庄浪县中医医院   甘肃庄浪  744699
摘        要:目的:观察李可肝系培元固本散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或住院的118例,按自愿服用中药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口服李可肝系培元固本散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澳泰乐颗粒冲剂。6个月为1疗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功能、HBV标志物、HBsAg、HBeAg、HBV-DHA、临床症状等改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5例,显效34例,有效9例,无效2例;对照组基本治愈11例,显效23例,有效8例,无效6例。2组显效率比例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肝功能TBLL、DBIL、ALT和HBV标志物、HBV标志物值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李可肝系培元固本散加减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澳泰乐。
        关键词:李可;中药;培元固本散;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是目前国内临床常见多发且难治病症,其中部分患者经过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发病高峰年龄在35—50岁,出现并发症死亡率高,患者治疗较困难,经济负担重。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运用李可肝系培元固本散加减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并纤维化11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收录病例118例,病例来源于平凉市庄浪县中医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根据自愿服中药剂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治疗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33—65岁(平均43.1±10.5岁),病程1—30年;对照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33—65岁(平均42.7±11.2岁),病程1—2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毒学及肝功能、血清HBV—DNA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典型临床表现:乏力、食欲减退、胁痛、黄疸、腹胀等。入组体检可发现肝掌及蜘蛛痣、面色灰暗、脾大、肝大、肝脏触痛或叩痛等。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与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订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诊断标准》(西安)[1]。
        1.2.2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辩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2006年8月2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慢性乙肝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试行标准[3];
        1.2.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受试者年龄在33-65岁;
        (3)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4排除标准
        (1)使用其它抗病毒药物或免疫调节剂患者;(2)排除酒精性肝病或肝恶性肿瘤者;(3)合并有心血管、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及精神异常者;(4)法律规定的残病患者(盲、聋、哑、智障、精神障碍、肢体残疾);(5)年龄在33岁以下,66岁以上者;(6)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治疗方法
        1.3.1分组治疗
        治疗组70例,用李可肝系培元固本散[4]加减,方药:紫河车(胎盘)50g,鹿茸50g,生晒参50g,五灵脂各50g ,三七50g,琥珀50g,黑蚂蚁100g,叶下珠100g。
        随症加减:①肝郁脾虚型以纳差为主加鸡内金50g健脾消食; ②瘀血阻络型以肝掌、蜘蛛痣、脾肿大为主加穿山甲50g,或水蛭50g,土元50g以软坚散结;以胁痛为主加全虫25g,蜈蚣50条深入血分,入络搜剔伏邪;③肝胆湿热型以黄疸为主加茵陈50g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以便秘为主加酒大黄50g通腑泻热;④肝肾阴虚以谷丙转氨酶升高为主加生五味子100g补肾宁心,滋水涵木;以胁痛为主加白芍、赤芍各50g养血柔肝止痛。以腰膝酸软,头晕眼花为主加蜂房、桑螵蛸滋养肝肾。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开水冲服,每次3g,1日2—3次,一周后改为每服6克,每日2次,饭前1小时服用,6个月为1疗程,隔3日后行下1疗程,6个月后行疗效评价。  
        对照组48例口服澳泰乐颗粒冲剂(返魂草、郁金、黄精、白芍、麦芽),舒肝理气,清热解毒;由吉林敖东力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220221001),每袋15g,1次1袋,1日3次,疗程同前。
        1.3.2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HBV标志物及超声检查(肝功能、HBV标志物由医院检验科测定,超声检查由功能科检查)。
        1.3.3疗效评价
        疗效判定方法:参照2000年9月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卫生部国家中管局《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肝炎临床指导原则》,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基本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1.3.4评价方法:中医症状体征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中医四诊资料分级量化表》;实验室指标采用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
        1.3.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治疗组:基本痊愈25例(35.07%),显效34例(48.57%),有效9例(12.86%),无效2例(2.86%),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基本痊愈11例(22.92%),显效23例(47.92%),有效8例(16.66%),无效6例(12.50%),总有效率89.59%;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李可培元固本散加减方和吉林敖东力源澳泰乐颗粒均能显著改善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其中在改善黄疸、胁痛、食欲不振、肝纤维化、抗病毒等方面显著优于澳泰乐(P<0.05),其它症状、体征等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肝功能改善情况:李可培元固本散加减方和吉林敖东力源澳泰乐颗粒均能利肝胆湿热,清热解毒之功效,具有显著降低改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与对照组比较,李可培元固本散加减方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对HBV标志物的影响:两组治疗结束后,HBSAg转阴率有可比性,无差异(P>0.05),HBeAg、HBV—DNA转阴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4)。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安全性评价:经观察两组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未见其不良反应发生,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肾功、心电图等均未发生其有临床异常变化。
        3 讨论
        3.1中医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病机的认识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中医学认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胁痛”、“黄疸”、“肝积”等范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建议把病毒肝炎的中医病名定为“肝瘟”,即湿热疫毒侵袭肝脏,蕴伏于血分不解,耗伤人体正气。李可老认为:人体正气虚损,疫毒内伏,肝瘟内耗,病位虽在肝,但最易影响到脾肾,且病理改变与脾肾密切相关。湿热疫毒煎灼人体阴津,迁延不愈,或湿热久羁不退,势必耗伤气阴,导致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虚精耗则血粘稠而易滞,血瘀更趋加重,瘀滞肝络,形成“湿热疫毒留而不去—血瘀阻络—气阴两虚或肝脾肾俱虚—邪实正虚”的病理基础。故应培元固本,兼清热解毒,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安神健脾,通络祛瘀,采用扶正祛邪、益气健脾、养肝益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法则。
        3.1.1李可老中医认为肝炎病毒具有湿热或湿温病邪致病之特点,虚则伏邪内侵,阴液亏耗,疫毒泛滥,气血瘀滞,邪实正虚,因此多从清热解毒利湿,培元固本,滋补肝肾,扶正祛邪等出发,可起到直接抑制和清除病毒的效果。对抗慢性病毒性乙肝,采取霹雳手段菩萨心肠,应用紫河车、黑蚂蚁等益气健脾,通络养血活血祛瘀达到抗病毒清热利湿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根本所在,正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所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3.1.2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慢性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其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李可老中医认为此属正气不足,肝脾肾俱损,气机失调,治疗以扶正补益为主。免疫调节亦是治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尤其是具有阴阳气血失调、虚瘀并存、久病体衰的患者,必须给予中药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鹿茸、黑蚂蚁,露蜂房,桑螵蛸)可提升机体免疫调节功能,促进临床治疗与抗病毒治疗的相互应答能力。
        3.1.3采用培元固本散加减治疗,其性平气和,补而不腻,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适用对症。因此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腹水、低蛋白等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2李可培元固本散方药临床意义
        李可培元固本散由人胎盘、鹿茸片、生晒参、五灵脂、三七、琥珀组成基础方[4]。李可老先生从60年代末开始试用,以参茸胎盘治大病后久损不复得效。唯有的病人,用后有滞闷感。盖虚必夹瘀,虚甚反不受补,蛮补反致气机滞塞,欲速则不达。遂加三七,补中有通、有化,虚证用之,可以平稳收功。至70年代中,其拜读岳美中治老年病之人参、三七、琥珀末方论,大受启迪,遂成上方。经30年反复实验,随病证加味,治一切久病虚损不复之大虚证,先天不足,衰老退化,免疫缺陷,及虚中夹瘀、夹痰、夹积等症,都取得了临床显著疗效。
    方中叶下珠微苦甘,性凉,无毒。入肝脾经。内服清热解毒平肝、清肝明目、消疳止痢、利尿。外用解毒消肿。叶下珠片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具有保护肝细胞及提高细胞免疫力功能作用[4]。能抑制肝纤维组织增生,临床采用较大剂量,旨在拮抗乙肝病毒复制[5]。黑蚂蚁性酸,味咸无毒,入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滋补肝肾、益气养血、安神健脾,通络去瘀的功效。蚂蚁具有抗炎、镇痛、镇静、解痉、护肝、平喘、抗惊厥、抗癫痫、增强红细胞变形性、抑制HBV、抑制胃酸分泌和阻止急性溃疡等广泛的保护作用。人胎盘古名紫河车,是古方补天丸、大造丸主药。本品为“血肉有情之品”,有一般草木药难以达到的补益功效,是中医学最早使用的脏器疗法之一。本品味甘咸,略有腥气,性温,归心肺脾经。本品增强人休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抗感染,抗过敏,抗病毒复制,抗癌,升高白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低蛋白血症、女性生殖系统发育不良、乙肝病毒清除等,均有较好临床疗效。鹿茸味甘咸,性温而柔润,入肝肾经。功能补肾气,强督脉,生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止崩带,托疮毒,主治一切虚寒证。本品含25种氨基酸,具有促进生长,刺激血细胞、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非特异抵抗力作用,还有增强性腺功能和生精效用。生晒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脾肺经。功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还具有抗疲劳、抗癌、抗炎,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调节心血管、物质代谢、内分泌系统,促性腺功能,兴奋造血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护肝脏等功能。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入肝胃经。功能止血化瘀、通络定痛。琥珀,味甘,性平,入心肝小肠经。主要作用有镇惊安神;活血化瘀:
肝肾同源,脾肾互资,肝脾肾亏虚,则疫毒不易被机体清除[6],湿热瘀阻,为疫毒长期留滞于肝提供了较好的内环境,因此临床治疗通络祛瘀与扶正均不可偏废。本组治疗遵李老经验,临床先以辨证汤剂控制病情,缓解期则以培元固本散善后。开始采取小量缓补,每次3克,日2-3次;一周后改为每服6克,日2次,饭前1小时服为好,切忌贪图速效而用大量。最早出现的疗效为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从而增强整体功能,使各种症状逐日减轻,符合中医学“脾胃为后天之本,万物生化之母;补中土以灌溉四旁,健后天以助先天”之理。李可培元固本散从健脾养胃、温补肝肾、补气生血、活血通络、养心安神、添精益髓、强筋壮骨,而使先天肾气旺盛,增强生生之源,从而改善体质、增强人体免疫力。本方补中有通,滋补不腻,养血活血通络化瘀,调理气血,有推陈致新之功。可修复因病毒入侵而损伤肝脾肾脏器的病理损伤,促进机体血液细胞、肝细胞新陈代谢及再生。肾为先天之本,久病必损及于肾,则生命根基动摇。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本固则枝荣,此即李可老中医“培元固本”之义[4]。
        综上讨论认为,对于慢性病毒性乙肝的治疗,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应从实际出发,挖掘李可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师古不泥,从传统的治疗理念中要有创新。弘扬传承李可肝系培元固本治肝经验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针对病机立足于补虚与清热解毒祛邪并举,培元固本,扶正祛邪,清除病因,抑制病毒复制;二是针对病毒性肝炎久病大虚,久病入络,久病及肾,虚瘀并存,平调肝肾,健脾益气,增强生生之源,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促进病毒清除;三是柔肝疏肝,养血活血,通络化瘀,改善肝循环功能,促进肝细胞新陈代谢的活力,恢复元气,消除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凸显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特色优势。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难治病,中医药临床研究报道颇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本组临床观察李可肝系培元固本散加减论治,达到了培元固本,免疫再造,正复邪去,但扶其正,听邪自去的目的,确有新意,值得推崇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杂志,2000.8(6)324-32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2002:143-151。
[3]危兆梅,马利红,谈浪遂,中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现状及展望,中医杂志,1993.34(1),52-54。
[4]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2-401。
[5]王灵台,苦味叶下珠散抗乙肝病毒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2.2(2):6。
[6]孙守华,乙型肝炎辨治心悟[J],甘肃中医,2006.19(4):43-44。
[7]梁治学,晓萍,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J],临床内科杂志,2010.2(1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