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邹林元
[导读] 探讨分析米非司酮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的临床效
        邹林元
        阳新县三溪镇卫生院    湖北省黄石市   435234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米非司酮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为口服米非司酮同时搭配其他对应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为常规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终止妊娠有效率94.4%,紧急避孕有效率87.5%,子宫疾患有效率89.3%,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则依次为80.0%,64.7%,75.0%,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米非司酮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应用广泛,其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妇产科疾病;临床效果
引言
        米非司酮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药物,属于类固醇类化学物,结构与炔诺酮相似,在1980年第一次合成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效果,目前已经是临床上治疗终止早孕、中期妊娠的主要药品。随着对该药物的研究深入,在治疗稽留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紧急避孕、子宫肌瘤等也逐渐开始了研究。现在将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本文将对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3-67岁,平均(35.6±4.7)岁;包括终止妊娠35例,紧急避孕17例,子宫肌瘤1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其他4例;将这8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患者通过口服米非司酮同时搭配其他对应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为:(1)终止妊娠:早期妊娠为口服米非司酮25mg/次,2次/d,共3d;中期妊娠为口服米非司酮50mg/次,2次/d,共2d,第3d口服米索前列醇,100mg/次,3次/d;晚期妊娠为50mg/次,2次/d,服用3次后改服米索前列醇,注意观察胚囊排出情况。(2)紧急避孕:首次25mg,12h后为50mg,共计3d;(3)子宫肌瘤:从生理周期第1天开始口服,25mg/次,1次/d,3个月为一疗程,连用1-2疗程。(4)子宫内膜异位:月经结束2周后口服,6.5mg/次,1次/d,3个月为一疗程,连用1-2疗程。
        对照组患者则接受不加米非司酮的常规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无明显区别。
1.3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其中,总有效率=(治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总患者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经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观察组终止妊娠有效率为94.4%,紧急避孕有效率87.5%,子宫疾患有效率89.3%,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则依次为80.0%,64.7%,75.0%,总有效率75.0%;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种类较多,给女性患者的身心带来较大影响,不利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米非司酮作为一种合成的类固醇激素,一方面能够抑制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达到减少受体含量的效果[3];另一方面,由于其结构与孕酮相似,能够与孕酮受体结合且难以分离,能够发挥避孕的作用。米非司酮吸收迅速,服药1h后达峰,半衰期短,血浆半衰期为27h,代谢快,毒性低,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妇产科领域药物。
        当前,米非司酮对于终止妊娠具有显著地治疗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该药不具有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活性,利用其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亲和力比黄体酮强的特点来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引产效果。此外,子宫肌瘤在现代女性中的发病率高达20%-30%,而该病的发生与孕酮对子宫的直接刺激有关,这种情况下则可通过米非司酮与孕酮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其在血管扩张中的作用,实现缩小肿瘤体积,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讨论妇产科疾病的发生率较高,最近几年呈现上升的趋势,对患者的健康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中,米非司酮是较为常见的药物,其常用于宫颈软化以及紧急避孕等,也可将其应用在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出血等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取得的效果较为确切。
        米非司酮的临床作用较为复杂,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孕酮活性,而且还能阻碍子宫肌瘤上皮因子的基因表达,进而达到预防子宫肌瘤术后复发,实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标。
        3.1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 
        大量统计结果显示,子宫肌瘤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高达25%,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生长与孕酮受体有关,孕酮可能是刺激子宫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在肌瘤生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米非司酮能竞争性结合孕酮受体,从而拮抗孕酮与孕激素受体的结合,抑制肌瘤的生长,阻断孕酮在子宫肌瘤中的扩血管作用,使子宫肌瘤体积缩小。很大一部分患者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用3 个月后能够痊愈,绝大多数患者的贫血和痛经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肌瘤体积明显缩小,血清中的雌性激素水平较用药前也明显下降。在用药过程中,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可见,米非司酮在降低孕酮水平,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3.2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与子宫肌瘤一样,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是一种雌孕激素相关的妇科疾病,其发病与卵巢激素分泌的周期性变化有关。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与子宫肌瘤一致,主要通过其抗孕激素作用,抑制卵巢雌孕激素分泌,造成闭经,缓解患者的疼痛,使发生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3 米非司酮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系统的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尤以围绝经期功血最为常见。米非司酮的应用可使围绝经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滤泡早中期,避免了由雌激素撤退波动性引发的出血。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妇产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口服米非司酮同时搭配其他对应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终止妊娠有效率94.4%,紧急避孕有效率87.5%,子宫疾患有效率89.3%,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则依次为80.0%,64.7%,75.0%,75.0%;且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方面,应用广泛,其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剑梅.米非司酮治疗妇产科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136-138
[2]崔艳红.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134-135
[3]黄汉美.米非司酮和常规方法对比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疗效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9):1536-15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