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娟
甘肃武威古浪县城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甘肃 古浪7331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特征与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中心中医科收治的100名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50人。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分析其中医类型后给予中医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在其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可改善其各项临床症状,同时根据不同类型调节身体,可获得明显疗效。
关键词:慢性胃炎;临床特诊;中医辨证治疗
引言
慢性胃炎在消化疾病中较为常见,患者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痛等症状,容易迁延不愈,导致反复性发作,甚至会引发萎缩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随着近年医学水平的快速提升,中医辨证治疗凭借其自身独特的论治理论与明显的治疗效果,显示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中医学者表示,慢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范畴,按照病因可见其归结于饮食不节、病后体虚等方面,可分为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脾胃湿热等多种类型,在不同分型中以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脾胃湿热最为常见。本研究选取我中心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中心相关科室收治的100名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6:24;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为(40.25±3.56)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病程(3.24±0.91)年;病理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28人,慢性萎缩性胃炎22人。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5:25;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0.12±3.37)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病程(3.42±1.16)年;病理类型:慢性浅表性胃炎26人,慢性萎缩性胃炎24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观察期内无服用其他药物史;对研究药物不存在过敏现象;均经本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呼吸困难,缺氧等患者;脑功能障碍,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认知障碍或精神病史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促胃肠动力药与胃黏膜保护药等西药治疗。
观察组按照中医类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三种不同中医分型分析临床特征:①脾胃虚弱型: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乏力、胃脘胀满、大便糖稀等,并且伴有食少、口淡、气短等症状;②肝郁气滞型: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胀痛,如遇情志不顺临床症状将进一步加重,并且伴有少食、胸闷等症状;③脾胃湿热型:此类患者的病情一般起病急、病程短,通常有恶心、胃脘胀痛、舌苔黄腻厚重等表现,并且表现为胸闷、胃脘灼热等症状。治疗方法:①脾胃虚弱型:香砂六君子汤,组成包括白术10g、肉豆蔻10g、陈皮5g、茯苓10g、砂仁5g、木香10g、五味子10g、半夏10g、吴茱萸3g、三七10g,加减;②肝郁气滞型:服用柴胡疏肝散治疗,其组成包括枳壳15g、白芍10g、柴胡10g、川芎10g、甘草5g、香附10g、陈皮10g,加减;③脾胃湿热型:自拟方药,组成包括延胡索、紫花地丁、党参、黄岑、神曲、蒲公英各10g,三七与半夏10g加减。中药煎服400ml/d,分早晚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持续服用2个疗程。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属胃脘痛、胃痞、痞满等范畴,多为劳逸失调、情志不遂、外邪侵扰等导致,具有病程长、治愈效果差、进食后症状更为明显等特点。慢性胃炎的病情进展分为不同阶段,各阶段证候表现不同,本研究探讨了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脾胃湿热型三种常见类型。常规治疗侧重于西药口服治疗,主要抑制患者胃酸,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保护胃黏膜等,疗效已得到肯定,但总体效果不佳,主要是西药治疗可体现出一定不良反应,很难达到治“本”效果。本研究前期通过分析现有文献资料,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发现西药治疗慢性胃炎存在多种不良情况,比如抗生素长期服用会形成耐药性,还会引发胃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远期效果并不显著。
本研究对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从其辨证分型来看,脾胃虚弱型、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患者病程均较长,脾胃虚弱型与其他类型相比较见证,该症状体现了慢性胃炎病机的核心。因此,根据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以益气健脾为主要治疗原则,辅以化湿、理气、消食等方式,给予此类患者香砂六君子汤治疗,香砂六君子汤中肉豆蔻可温胃助消化、温脾燥湿,与白术、茯苓、木香等药物配合应用,可起到行气、活血、温中等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后,脾胃虚弱型患者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香砂六君子汤可明显改善脾胃虚弱型患者各项症状。同时从该结果中还可以看出,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个体化对症治疗、辨证论治、协调处方的应用存在密切联系,有效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效果。
结语
总之,对不同类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在其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可改善其各项临床症状,同时根据不同类型调节身体,可获得明显疗效。
参考文献
[1]宋彬彬.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1,29(01):144-145.
[2]步翠芬.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特征及中医辨证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9,39(05):608-610.
[3]尹祥.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J].智慧健康,2019,5(12):107-108.
[4]王微.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0):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