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司汀用于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赵永波 周小飞通讯作者
[导读] 分析评价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
        赵永波   周小飞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2
        摘  要:目的:分析评价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5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案分组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量各2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用药为舒血宁注射液,研究组患者治疗用药为倍他司汀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倍他司汀治疗可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显著,可全面推广。
        关键词:倍他司汀;慢性脑供血不足;血流动力学;心功能
        倍他司汀为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用药后可扩张血管,抗血小板,降低血黏度,继而缓解脑供血不足相关症状[1]。为深入分析评价倍他司汀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汇总本院患者相关基础性资料,分析研究倍他司汀临床应用的相关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5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案分组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量各25例。全部患者经颅脑CT检查及症状评估均与《神经内科学》中脑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相符,无肝肾功能异常,神志正常,无用药禁忌,同意参与研究。总结分析两组基线资料,研究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区间范围统计值49-68岁,平均(58.72±2.63)岁,病程区间范围统计值6个月-3年,平均(1.58±0.62)年。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区间范围统计值47-66岁,平均(58.65±2.54)岁,病程区间范围统计值8个月-3年,平均(1.72±0.69)年,基线临床资料对照分析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250ml葡萄糖溶液(5%)与20ml舒血宁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每日滴注1次,共治疗1个月。
        研究组患者为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250ml葡萄糖溶液(5%)与20mg倍他司汀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每日滴注1次,共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行营养神经、调节血压血脂、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
        评估两组临床有效率,如治疗后心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评估为显著;如治疗后心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评估为有效,其他评估结果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引入SPSS23.0软件进行研究数据计算分析,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的(x±s)表示法,并采用t检验模式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为%表示法,并采用χ2检验模式对比分析,如检验值P<0.05则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2.2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23/25)92.0%,评估为显效18例,评估为有效5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17/25)68.0%,评估为显效12例,评估为有效5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人体脑组织部分区域血液供应不足即脑供血不足,可导致脑细胞缺氧缺血,并可诱发脑组织功能障碍,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失眠、眩晕、视力模糊等症状,岁病情进展,可诱发脑梗死、痴呆等疾病。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等产生影响,为此需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干预方案[2-3]。
        倍他司汀为组胺H3受体腔拮抗剂及组胺H1受体弱激动剂,用药后可对组胺H1受体产生激动作用,通过该受体与磷酸肌醇通路耦联,激活钙离子,进而达到舒张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微血管的临床效果[4]。倍他司汀通过对组胺H3受体的抑制作用,可显著延长组胺分泌总时长,进而有效扩张脑血管,显著增加心脑循环血量,继而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同时,倍他司汀可对前庭神经核神经传导产生非特异性抑制作用,继而调控耳蜗神经电生理作用,有效抗眩晕,也可抗血小板聚集,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5]。与舒血宁注射液等药物相比,倍他司汀起效迅速,药效全面,临床疗效优势显著。
        总结研究资料,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倍他司汀可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指标疗效优于舒血宁注射液。
        综上分析,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倍他司汀治疗可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显著,可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宫彩花.昂丹司琼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神经内科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之友,2021(8):267.
[2]孙丽燕,李景莉,李亚楠.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价值探究与分析[J].东方药膳,2021(10):66.
[3]石胜君,祁盈,杜慧慧.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对耳鸣患者中枢神经递质含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7):1058-1059.
[4]曹会玲.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合并改变睡姿治疗耳石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复发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8):95-96,100.
[5]李明浩,张举孔,韩星伟,等.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前庭症状指数及复发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3):197-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