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及优势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1,周沂霖 2,白玉燕 3,张裴森
[导读] 分析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
        1,周沂霖   2,白玉燕   3,张裴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62000
        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于我院上肢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以数字分配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2组患者麻醉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麻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过程更短,阻滞起效时间更早,麻醉药物使用量更少,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的优势,可在临床普及。
        关键词:B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并发症

        前言: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从肩膀、肩关节至手指等上肢部位的手术,是临床常用麻醉手段[1]。常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由麻醉医师遵循自身麻醉经验,通过盲探方法注射麻醉药物,使麻醉药物浸润不足,影响麻醉药物扩散效果。B超可获取患者臂丛神经组织图像,便于麻醉医师寻找神经,提高神经阻滞麻醉的准确性,取得理想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2]。就此,为探究B超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优势,本文于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70例上肢手术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5例,性别:男/女=16/19,年龄(44.53±6.85)岁,美国医师协会麻醉ASA分级结果显示,Ⅰ级14例,Ⅱ级21例。观察组35例,性别:男/女=17/18,年龄(44.47±6.84)岁,ASA分级中Ⅰ级15例,Ⅱ级20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接受单侧上肢手术;(2)患者家属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1)患者对麻醉药物过敏;(2)患者穿刺部位出现感染或血肿症状;(3)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呈仰卧位,标记肌间沟部位,实施常规消毒,于术侧肌间隙垂直入针,穿刺后注入麻醉药物,麻醉药物选用利多卡因(生产厂家: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3390)与罗哌卡因(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137)。
        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B型超声仪的探头频率设置为7~10MHz,患者呈仰卧位,使用超声探头扫描患者喉部、颈部等部位,了解患者臂丛神经分布状况,获取横纵切面图,选择最佳穿刺点进针位置,调整穿刺针,少量多次注射麻醉药物,使用的麻醉药物同对照组。在注入麻醉药物的同时,使用B超探头观测麻醉药物浸润效果,在观察到麻醉药物全部浸入患者臂丛神经后,停止注射麻醉药物。
1.4 观察指标
        (1)麻醉指标,统计2组患者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操作时间与麻醉药物使用量。
        (2)并发症发生率,统计2组患者局麻药中毒反应、呼吸异常、气胸、血肿四类并发症发生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x±s),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和麻醉操作时间更短,麻醉药物使用量更少,2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在上肢手术治疗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见效快,可有效阻断患者上肢感觉,抑制患者交感神经活动,提高患者手术依从性,改善患者上肢血流状态,有助于患者血管重建。常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由麻醉医师盲探实施,麻醉效果受麻醉医师专业水平、主观意识等因素影响,易出现阻滞不完全问题,影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作用。B超为常用检查手段,可显示患者神经组织,引导麻醉医师定位患者臂丛神经组织,并显示麻醉药物浸润状态,取得良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阻断效果[3]。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各项麻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证实,在B超引导下,麻醉医师可选择靠近患者腋窝近端部位穿刺,沿患者腋动脉走向推进,所以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使麻醉药物浸润更为高效,麻醉操作时间更短,阻滞见效快,且麻醉医师可根据实际浸润状况,停止麻醉药物注射,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B超引导下,麻醉医师可准确定位患者臂丛神经的穿刺位置,提高穿刺准确性及成功率,避免误入血管,引发局麻药中毒反应、血肿等并发症,提高麻醉安全性。总结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见效快、使用的麻醉药物更少,保证患者安全等优势。
        综上所述,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好,减少患者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杨娅.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2):4733-4734.
[2]周阳永.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09):1734-1735+1738.
[3]答卫,唐杰.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1):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