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伴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9/1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祝秉茜
[导读] 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伴焦虑抑郁障
        祝秉茜
        兰溪市人民医院,浙江金华,321100
        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伴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研究理论进行研究指导,研究时间选择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研究对象选择院内病例资料完整符合研究要求的60名患者,依照治疗干预方案的差异进行组别命名,分为常规组(n=31)与研究组(n=29),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精神障碍类症状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功能性胃肠病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采用西酞普兰,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精神障碍类症状,提高治疗效率。
        关键词:西酞普兰;功能性胃肠病伴焦虑抑郁障碍;临床效果;安全性

        近年来,随现代人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模式的改变,也提高了人们生活压力以及胃肠功能疾病的发病率。临床上对于大部分胃肠功能疾病多采用药物方案进行干预,但长期的反酸、恶心症状也会增加患者精神压力,引起焦虑、抑郁情绪。及时进行治疗干预,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对提高其治疗积极性、依从性有积极意义[1-2]。基于此,本文将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伴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区间选择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研究样本范围为院内功能性胃肠病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样本例数为60例;研究方法为分组对照法,组别有为常规组(n=31)与研究组(n=29)。常规组男女患例构成比为19:12,患者年龄区间为56~72岁,平均年龄为(64.88±4.09)岁;研究组男女患例构成比为18:11,患者年龄区间为55~71岁,平均年龄为(63.92±4.29)岁,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胃肠功能个性化治疗干预,结合患者症状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对于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西酞普兰(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H20080599)进行治疗,要求患者每日1次,每次服用10mg,1周后可增加药量至每日20mg,于晨间或晚间服用。
        1.3观察指标
        1.3.1 临床效果:采用GSRS(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与HAMD、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胃肠功能治疗效果与治疗1个月后精神状态改善效果进行评价。
        1.3.2 用药安全性:治疗期间统计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X2,t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改善趋势都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一。


3 讨论
        胃肠病伴焦虑抑郁障碍是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对患者个人生活质量以及治疗依从性影响较为严重。就现阶段的临床研究认为该疾病的产生可能与患者脑-肠轴调节障碍相关,这是因为胃肠道功能的正常使用受到中枢神经、自主神经、肠神经三个系统影响,长期的病灶症状以及患者心理、情绪因素,均会影响患者激素分泌水平,干扰患者脑肠肽调节功能[3]。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期间加用西酞普兰药物,发现患者各项症状改善情况更明显,治疗期间3名患者出现服用不耐受情况,不过症状反应较为轻微,继续服用1周后,症状便自行消退,用药安全性较好,与常规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抑制剂,主要会对5-羟色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物质)的再摄取产生抑制作用,增加突触间隙中的5-羟色胺水平,改善其神经障碍症状。研究发现该药物与蛋白结合能力较低,对于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作用较为轻微,因此使用安全性较高,很少与其他治疗药物产生反应,降低治疗安全性[4]。作为抗焦虑、抑郁症状的首选药物,其疗效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但在使用期间也应注意剂量控制,保证每日剂量不超过20mg,对于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的残留症状采用容忍方案,无需加大剂量或加用其他同类药物,减少患者治疗依赖性[5]。
        总而言之,在对功能性胃肠病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西酞普兰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参考文献:
[1] 杜雪云, 王淑君, 张轩,等. 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γ振荡研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 29(06):523-528.
[2] 许腾. 柴归颗粒对抑郁症伴发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J]. 中草药, 2019, 50(16):3846-3851.
[3] 刘芳, 张志英, 郑瑞芝,等.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胃肠功能紊乱伴焦虑抑郁的效果及对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年46卷5期, 918-921页, ISTIC, 2019.
[4] 刘绪和, 梁冰.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老年糖尿病性胃肠功能紊乱伴焦虑抑郁病人的效果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9, 44(04):35-37.
[5] 王文婷, 陈鸿旭, 李娅,等. 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点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变化[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9, v.26(03):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