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凤霞
济宁市荣复军人医院,山东 济南 2721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及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区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依据,对该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展开不同护理干预,该组患者均为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入院,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就两组不同干预阶段,展开患者情绪分值评估,并对两组心理痛苦程度展开分析,观察组间社会功能评价在护理干预后的改变,统筹两组满意度问卷。结果:情绪分值判定结果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各项分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分值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尤为显著,与对照组形成对比(P<0.05)。未行护理前,组间DT计分无差异(P>0.05),予以护理后,观察组数据同比护理前、对照组处于更低水平,(P<0.05)。 经由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各项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所得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由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下,观察组患者实施干预期间,对本组护理人员各项护理操作及护理专业性呈现更满意态度,与对照组相比总满意度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在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后,患者情绪得到改善,且心理痛苦明显降低,助于社会功能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优质护理;慢性精神分裂症;心理痛苦;情绪;社会功能;护理满意度
前言
慢性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疾病中十分常见的病理现象,与患者自理能力下降,并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和思维贫乏为主要临床表现[1]。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往往对疾病无法起到根治效果,且治疗后也容易出现反复发作现象[2-3]。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安全、全面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疾病改善更具优势,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的实践[4-5]。对此,将优质护理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救治过程中,并观察应用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区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依据,对该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展开不同护理干预,该组患者均为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入院,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4岁,平均值为(48.00±2.10)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均为(3.24±0.45)年;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5~76岁之间,平均值为(49.50±2.56)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为(3.27±0.49)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展开优质护理干预:(1)改善护理管理工作:加强护理人员的优质培训,使其充分掌握优质护理技巧,充分认识优质护理服务进行的必要性;(2)展开责任制整体护理:将护理制度进行改善,并实施责任制分工,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展开健康教育,并履行基础护理,确保每位患者的安全;(3)规范护理行为:在护理措施进行过程中,需协助医生展开诊疗计划,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效结合;(4)维持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需对自我负责的患者展开营养、治疗、护理等重点进行分析,及时与患者医生进行沟通,维持信任关系;(5)心理护理: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期间,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体现同理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6)生活护理:为患者营造充满人情味和充满人性的治疗环境,充分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为中心,满足患者个人卫生方面的护理,并给予满意答复;(7)展开体育锻炼:引导患者多进行运动,并讲解懒坐少动的危害,鼓励患者提高自身素质。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情绪分值变化:采取焦虑、抑郁调查简表针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绪分值予以判定,焦虑分值中位水平为50分,当所获分值超出50时,则表示患者焦虑情绪严重;抑郁分值中位水平为53,当所获分值超出53时,则表示患者抑郁情绪严重。
(2)对比两组心理痛苦:经由心理痛苦温度计(DT)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痛苦测评,凭借分布有0~10数字的刻度尺将最为符合自身近1周所感知到的平均痛苦水平予以数字标记,0为无痛苦,10为难以承受之巨大痛苦,并以4为分界,≥4即示患者所承受的心理痛苦较为明显。
(3)对比两组护理后社会功能评价:涉及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所存在的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性活动技能,以分值进行评测,分值更高表明社会功能评价较为优异。
(4)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组间所涉及的护理满意度问卷展开调研,问卷由我科设计,包含护理人员护理期间护理干预的有效性、专业性、科学性等,由患者或其家属展开评价,最终结果围绕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展开。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在SPSS22.0中精准录入,组间计量资料情绪变化、疼痛应用(x±s)予以表述,经t检验获取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情绪分值
情绪分值判定结果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各项分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分值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尤为显著,与对照组形成对比(P<0.05)。见表1.
![](/userUpload/7(15854).png)
3 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患者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阳性症状有所消失,而阴性症状体现的症状表现[67]。主要以行为退缩、生活懒散、人际交往能力丧失为主。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医疗行业及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强,使护理人员需不断提升自我,才可满足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7-8]。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各医疗机构都不断强调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确保为患者疾病治疗保驾护航[9]。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过程期间,要充分了解患者需求,加强护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与患者沟通,并施展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控制[10]。
由于精神类疾病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护理过程中的难易程度,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病情发作反复。虽在长时间的治疗中病症得到改善,逐渐恢复了行为意识及生活能力,但与此同时患者心态较不稳定,同时伴随有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精神分裂症病主要特征为情感活动、思维特征等方面的不稳定性,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已不适于对精神患者的应用[11]。优质护理秉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充分完善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体验,保障治疗期间的安全与满意度[12]。就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阶段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后,该组患者心理情绪明显改善,心理痛苦有所降低,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增强,提高护理满意度,突出优质护理干预实施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慢性精神分裂症在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后,患者情绪得到改善,且心理痛苦明显降低,助于社会功能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玉琴,张毅,翁英,等. 优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06):1077-1079.
[2]王恒梅,冯春霞,张玉梅. 优质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体质量指数和血脂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0):28-31.
[3]柯文英,张莹,温燕文,等. 现实导向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期间应用与认知、记忆功能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4):150-152.
[4]林小山. 日间照料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6):110-112.
[5]吴艳琳. 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及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6):283.
[6]冯燕,骆彩霞,杨玉泉. 优质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2):116-118.
[7]邢晓霞,单金凤. 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和价值评估[J]. 中国医学创新,2017,14(08):89-93.
[8]杨宝钗,王亚雪,杜柳霞. 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1):269-270.
[9]刘晓燕.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慢性病学杂志,2018,19(12):1714-1716.
[10]刘群. 优质护理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6):208-210.
[11]周志享,廖成功. 探析分阶段整体护理干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2018,8(24):202-205.
[12]王果仙,张桂玲. 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评价研究[J]. 系统医学,2019,4(18):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