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精准化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范宇晴
[导读] 分析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应用精准化护理
        范宇晴
        苏州第九人民医院 江苏省苏州市  2152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应用精准化护理干预对其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6例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分别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并发症精准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且观察组首次下床、排气时间等明显更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应用并发症精准化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患者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精准化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康复
        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仅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对其整理治疗效果存在不利影响[1]。为有效降低应用这一手术治疗方式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促使患者生存率得到提升还在实际应用中采取合理护理方式,如并发症精准护理干预进行针对护防范,以此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并发症精准护理干预在临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应用时对其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现将本次研究内容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年5月份-2021年5月份中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38例患者年龄在2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1±2.34)岁,其中十二指肠癌、胰头癌患者分别为4例、19例,以及结肠癌5例以及胆总管中下段癌10例。观察组中38例患者年龄分布于27-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01±2.27)岁,其中包含3例十二指肠癌、20例胰头癌以及4例结肠癌、11例胆总管中下段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无统计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在此次研究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包括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配合操作,嘱咐患者手术注意事项、观察术前、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情况等,并展开患者临床输液护理等常规操作。
        观察组。观察组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为基础应用并发症精准化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
        ①出血护理。定时定期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患者存在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同时伴有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现象则需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止血药与扩容治疗。在治疗护理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识、中心静脉压等变化情况。为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护理人员应注意做好预防处理工作,加强对患者重要血管护理,在胃十二指肠动脉进行处理时,应避免应用钳夹操作。另外患者术后晚期出血通常在5-7d,这一时期容易合并胰瘘或腹腔感染等。若为单纯消化道出血,可在早期确保引流管通畅性。若患者为严重后期腹腔引流管出血,则首先可考虑介入治疗,并进行栓塞。但以上出血处理方式在应用后无明显效果时还需对出血位置、原因等再次行手术探查止血。
        ②胰瘘、胆瘘护理。首先通过胰肠吻合对胰瘘进行预防。将胰残端套入空肠,并缝合两层,第二层可使空肠壁内翻,另外加采用主胰管内硅胶管将胰液引出体外,使胰液与周围组织能够完全充分隔离。进行胰瘘护理操作时,充分关注患者诉求,加强观察其腹胀腹痛问题,并做好引流管畅通引流效果。胆瘘发生率相对较低,通常在术后5-7d,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或右上腹疼痛等,通过对引流液进行检测胆红素明显较低。通常对胰瘘、胆瘘采用预防护理,即做好术后有效引流。在术后第一天对引导患者保持半卧位后对引流管固定,确保腹腔引流管畅通性,防止出现扭曲、受压等。及时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与引流量等信息。若检测后每日引流液量超过50ml,且引流液中淀粉酶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3倍,并在确诊后及时应用生理盐水对腹腔展开持续冲洗护理。冲洗速度与冲洗量需要以引出液形状、颜色等合理调整,冲洗时还需保证无菌操作,对出入量准确记录的同时,合理调解压力。
        ③感染护理。肺部感染与腹腔感染是患者常见感染类型,针对肺部感染护理,在术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能够深呼吸并有效咳嗽。在术后根据患者病情特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定时进行翻身、叩背,或可应用雾化吸入、化痰药等进行治疗。对腹腔感染患者护理时,可以B超为引导进行穿刺引流操作,确保引流畅通性同时根据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对引流袋进行更换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确保伤口处敷料与周围皮肤干燥、清洁性。若引流液存在浑浊或脓性液体现象,则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
        ④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护理。加强患者肠内外营养护理,一是注重肠外营养输注速度应持续、匀速;加强患者心慌、胸闷、出冷汗等情况观察。二是预防肠内营养管路堵塞,每4h可应用41℃左右温开水对脉冲式进行冲管,对不耐乳糖患者则及时给予无乳糖配方肠内营养支持等。
1.3观察指标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首次排气、下床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得出的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为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经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如下表1所示:

3.3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
         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总满意例数为25,总满意度为65.79%,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总满意例数为34,总满意度为89.4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
3讨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临床上具有较广应用范围,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对人体组织结构改变相对较大,手术整体复杂程度较高[2]。加上患者胰腺结构具有特殊性,在其周围存在较多重要组织器官,其中残胃会对部分胰腺造成遮挡,从而增加了胰腺重建难度,导致术后患者极易产生腹腔出血、感染以及胰瘘等不良症状,严重时具有较高病死率[3]。为此提升应用这一手术术后康复效果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医学难题,有必要采取科学护理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应用并发症精准化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术后恢复情况较差;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
        综上,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应用并发症精准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立云.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87-288.
[2]熊合明,金晓英.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
[3]李冠群,孙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腹部外科,2018:25-28+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