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方芳
[导读] 分析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方芳
        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目的:分析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现随机筛选我医院接收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病例,将所有纳入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进行护理研究,组别共包括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详细对比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各指标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取得的护理效果、焦虑情绪改善程度及发生的并发症均存在明显优势,最终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良好,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指标数据结果对比差值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运用在脑卒中患者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尽早恢复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单元护理模式;价值分析

        脑卒中是中老年群体中一种高发脑血管疾病,而由于发病后会对患者脑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因此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偏瘫和语言功能障碍,致使多数患者会存在过度焦虑恐慌情绪,从而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会影响患者的最终康复效果[1]。为使该病的康复效果得到提升,本文作者将脑卒中患者行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运用价值给予了详细分析,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病例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接收的3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每组分别有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女人数各有9例、6例,年龄均值为(66.5±2.4)岁;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8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67.0±2.5)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临床可比性存在。
1.2方法
        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卒中单元护理模式,(1)第一单元监测风险:成立专业的卒中单元护理小组,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岗位综合能力和岗位责任意识。同时要充分掌握分析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要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心理状态、疾病认知度以及肢体活动能力等,根据分析评估结果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2)第二单元认知教育:要将疾病的发生因素、治疗方式、相关注意事项、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耐性对患者进行讲解,改善患者的认知度、焦虑情绪及配合度。(3)第三单元心理疏导:与家属共同配合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安慰、理解支持以及心情关怀,使其能够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缓解患者的焦躁情绪;并通过耐心的语言交流缓解患者心中存在的压力及顾虑,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4)第四单元康复护理:为患者调整舒适体位,每日要进行三种体位的调换,分别是侧卧位、平卧位、健侧卧位。并对患者进行早期床上肢体功能被动式锻炼和肢体按摩,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肢体麻木僵硬现象。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床下活动,使用运动器材协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通过采取站立平衡、行走逐渐增加至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同时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和吞咽功能训练,每日锻炼强度可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而定;并且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方案,确保饮食营养均衡。
1.3观察标准
        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运用汉密顿量表进行评分,分值为100分,评分项目有24项,分值越高表明指标越严重。两组患者脑神经功能运用NIHSS量表进行评定,42分为满分,得分越低表示指标越好。两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运用ADL量表进行评定,100分为最高分,评分越高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越好。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详细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运用调查问卷表给予评定,10分为总分,生活质量越好评分越高。
1.4统计方法
        文中统计学则为SPSS19.0软件,计量数值运用(x±s)/t描述检验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运用独立样本n(%)/x2描述,当两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时为P<0.05。
2结果
        两组护理前各指标评分结果对比存在较小差异(P>0.05);同对照组护理后各指标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和脑神经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发生的并发症较少,最终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见下表1、表2。
 
3、讨论
        脑卒中是目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高发疾病,由于患病后会对患者的脑神经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因此在抢救后多数患者会存在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降低[2]。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我国因脑卒中疾病而造成的致残人数所占比例较高。所以如何更好的提升脑卒中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已成为目前相关学者重点探讨的话题[3]。为此,本文对其患者治疗期间开展了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最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此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不同单元阶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因此能够使临床护理发挥最大作用,在第一单元通过建立护理管理小组,加强小组成员岗位培训,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能力;同时加强对患者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分析,能够充分掌握临床护理及患者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因此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确保了护理的有效性[4];第二单元通过加大患者的认知教育,有效提升了患者的认知度及配合度;第三单元通过加强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第四单元采取康复护理指导,通过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指导,能够使患者的肢体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得到良好恢复,并且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最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期间及时开展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能够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尽早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桂莲,黄丽君,黄小玲,等.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026(010):1373-1376.
[2]邸淑云,李源.脑卒中患者应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304-305.
[3]李岩瑜.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017(033):345-346.
[4]韩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的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2):119-120.
[5]杜立新.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