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微
联勤保障部队第906医院温州院区,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内我院收治的手术室麻醉患者84例进行研究。并以不同护理方案划分为预见组和循证组各42例。预见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循证组则实施循证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循证组和预见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并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但循证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预见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期间的应用均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都较高,然而在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循证护理则更具优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手术室麻醉;护理效果
麻醉属于手术治疗的实施前提,同时也是决定手术效果以及患者预后康复水平的关键。基于以往的临床经验,手术室麻醉过程中存在比较多的负面风险,在麻醉效果不佳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中枢系统损伤,此时患者在术后会出现意识模糊与肢体躁动等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剧烈挣扎的表现[1]。想要确保手术疗效以及术后康复安全性,就必须做好手术期间的护理服务措施,借助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与麻醉质量。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整体预后水平,本文以对比方式探究不同护理措施应用于手术室麻醉的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手术室麻醉患者84例进行研究,以不同护理方案划分为预见组和循证组。预见组患者42例,男女分别28例,14例,年龄(51.42±4.51)岁,骨科手术17例、烧伤手术12耳鼻喉手术8、肝胆外科手术3例、、其他2例;循证组患者42例,男女分别29例,13例,年龄(52.51±4.76)岁,骨科手术18例、烧伤手术12例、耳鼻喉手术7例、肝胆外科手术2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预见组应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术前。做好患者心理建设,在手术开始之前需要先和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交流,简单接受手术麻醉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针对麻醉手术后的感官异常表现作出重点讲解,提高患者手术前负面情绪感受;2、麻醉前护理。基于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案做好术前评估,采用最佳麻醉措施并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制定预先性防控体系,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术者技术等进行简单介绍,促使患者保持对手术高度信任,基于熟练操作方式构建静脉通路,规避反复操作而导致的各种负面问题;3、术中护理。手术期间的护理重点在于做好对术后麻醉风险与苏醒风险的防控,麻醉期间需要注重对患者血压、心率以及脉搏等质保的检测,并注重保暖预防寒颤。手术期间需要维持呼吸道通畅,落实体位定位和适当调整,同时需要做好体征检测预防躁动发生。
循证组应用循证护理。成立专门的循证护理小组。针对患者的病情等进行分析后加以实施针对性的循证护理。可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并强化对其生命体征的监测。尤其是可对其在麻醉后的体温、瞳孔、心电和血压等基础生命值等信息观察和分析[2]。若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可对出血量、性质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另外就是需要维持静脉通道的畅通性。在手术完成后需妥善的固定引流管,保证到引流畅通性。如有必要可将引流管粘贴在床旁,避免引流管的松动。最后为强化其保暖工作并做到皮肤清洁。在患者回到病房时动作可尽量轻柔,协助对体位的摆放。
1.3评判标准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满意度应用自制评价量表进行统计,结果划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在患者出院前让患者进行评价,得分在90~100分为非常满意,61~89为比较满意,60分以下则表明不满意。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3.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度评价对比
护理后,循证组和预见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7.62%、95.24%,比较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userUpload/21(6787).png)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护理后,循证组发生并发症的仅有1例,发生率仅为2.38%;而预见组发生并发症的高达7例(16.67%)。循证组并发症发生率2.38%远低于预见组的16.67%(χ2=8.547,P<0.05)。
3.讨论
预见性护理主要是按照护理人员对于疾病掌握熟练程度和技巧,针对临床护理期间发生的各种变化与意外事件基于预测性的方式提供护理,从而促使护理期间相关问题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提高疾病的治愈率[3]。
循证护理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为主的护理服务模式,在护理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护理措施,借助疾病的临床表现应用争取护理方式和措施,提供指导,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循证组和预见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并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但循证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预见组,P<0.05。本研究结果证明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均可以有效应用于手术室麻醉患者,其优势各有不同,循证护理可以更好的规避并发症的发生,而预见性护理可以早期判断患者后续康复期间的状态并及时提供护理,从而保障患者更快康复。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期间的应用均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都较高,然而在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循证护理效果则更佳。
参考文献:
[1]王建平. 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 2018, v.37(15):168-170.
[2]龚学娟, 卢亚莉. 手术室麻醉患者中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的应用对比分析[J]. 科学养生, 2020, 023(002):234.
[3]王清, 赵有媛. 预见性护理、循证护理应用于手术室麻醉患者价值观察[J]. 名医, 2018, 000(005):1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