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云
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病例
筛选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将所纳入的病例分成对照
与观察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15例,两组分别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全程优质护理,详细对比
两组最终护理治疗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治疗后两组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获得的
护理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焦虑情绪得到及时改善,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较轻,生活活动能力均
得到良好恢复,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较少,最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组间指标数
据差异性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程优质护理运用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
能够进一步提升疾病治疗效率,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
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效果。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全程优质护理;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塞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发病危急、危险性高、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等疾病,且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该病发生后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脑神经功能,若病情控制不佳会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加强对患病后的救治力度,确保在短时间内达到血管再通效果,才能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1]。为进一步提升该病临床治疗效果,此篇文章将全程优质护理运用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详情已在文中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病例筛选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0例,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1月-2020年5月,将所纳入患者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中男女人数分别有9例、6例,年龄均值为(68.0±2.2)岁;观察组中有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值为(68.5±2.3)岁,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全程优质护理,①评估风险: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心理状态、认知程度和存在的其他风险因素进行详细评估掌握,并将临床护理中存在的弊端给予分析,依据掌握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②心理认知教育:护理人员要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耐心告知患者和家属疾病的发生因素、日常护理方法、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提升患者与家属的认知度以及家属的照顾能力;并与家属配合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安慰和理解支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项疑问,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焦躁情绪;③用药护理:要密切观察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反应及生命体征变化,合理控制患者的输液速度以及灌注量,并将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嘱咐家属要做好患者的用药监督工作,以便确保患者的溶栓效果及用药安全性。④临床监护: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定期做好患者的体位调整;同时要做好卫生管理以及排痰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做好并发症预防准备。⑤生活指导: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饮食要多添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康复方案,以便提高患者身体康复效率。
1.3观察标准
应用汉密顿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给予评分对比,最高评分为100分,焦虑情绪越轻评分越低。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运用调查问卷方式给予评分,单项指标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指标越好。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前后脑神经功能运用NIHSS量表进行评定,42分为满分,最终分值越高表示脑神经功能损伤越重。应用ADL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给予评定,总分为100分,生活活动能力越好分值越高。同时将护理治疗期间组间患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对比。
1.4统计方法
文中统计学则为SPSS20.0软件,计量数值运用(x±s)/t检验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运用独立样本n(%)/x2描述,当两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时为P<0.05。
2结果
护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对比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而通过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保持良好,且依从性也明显提升,患者脑神经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均得到良好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组间患者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表2。
![](/userUpload/19(6875).png)
3讨论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我国因脑梗塞疾病而造成的致残以及病死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在抢救后多数患者会存在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尤其是肢体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失去生活活动能力,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2]。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病通常采取吸氧、调节血压、降低血脂、抗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以及改善脑循环等对症治疗,但治疗期间仍需要良好的护理配合,才能避免患者的不良情绪、依从性差以及护理质量问题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3]。为此,本篇文章中对其患者治疗过程中开展了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最终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此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风险评估,充分掌握临床护理中以及患者自身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而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4];并通过加强对患者的认知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工作等,及时纠正患者对疾病和治疗产生的错误认知,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的配合度;通过加强对患者的日常监护力度、康复指导以及饮食指导等,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率,减轻患者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效率[5]。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将全程优质护理运用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治疗当中,能够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率,尽早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从而能够减轻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莉.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20,007(003):115-116.
[2]曹丽颖,辛牧坤.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分析[J].人人健康,2020,521(12):183-183.
[3]张英,刘翔凤,李瑜.全程优质护理用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评价[J].健康大视野,2019,000(012):188-189.
[4]郭虹.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030(001):196.
[5]张继敏.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大视野,2020,000(0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