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红
松阳县人民医院,浙江323400
摘要:如今,临床上并未研制出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效药物或治疗方法,一般都是帮助患者控制病情,逐步缓解该种症状。本身急诊护理工作就有风险性较高的特征,还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严格遵循各项医疗制度,配合医生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过中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以稳定其情绪。下面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效果观察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年03 月至 2021年03月我院收治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接受治疗之间的时间<24 h,患者未并发心脏器质性病变、传染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颅内肿瘤及活动性出血。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急诊组,各组分别纳入17例患者。常规组中男性 8 例,女性 9 例,年龄为 46~78 岁,平均(57±5)岁。急诊护理组中男性 10例,女性 7 例,年龄为 44~77 岁,平均(57±5)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②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2 组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 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安静平卧于抢救床上,予以吸氧、监测血压及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遵照医嘱予以止痛、镇静和抗凝等治疗;为患者营造舒适且安静的住院环境,适当调节病房内温湿度。急诊组在此基础采取优质护理:给予患者以替奈普酶溶栓,16mg替奈普酶溶于3ml灭菌注射用水中,一分钟内推注完毕,同时做好护理工作:①心理辅导: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对躯体带来的伤害较大,通过介入后治疗后,要做好护理干预,心理护理从护理人员接触患者便开始,通过护士们的言谈举止、表情姿势、态度行为等时刻影响着患者。要加强有效沟通,根据患者心理情况实施对应护理,始终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通过转移注意力及陪伴等方式,消除患者紧张、抑郁等情绪,提高其康复信心。②体位护理:急救处理过程中,患者往往要卧床休养,然而长期卧床会给躯体带来诸多不适,所以护理人员实施体位护理时,需积极协助其翻身,被动按摩患者躯体,在背部垫上软垫,协助患者腰背部适当运动,促进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及防治心肌梗死复发。③饮食指导:合理且科学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患者营养供应及免疫力增强,所以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饮食方案,告知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避免摄入辛辣、高盐、高糖及高油食物;对于便秘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适当按摩,加速胃肠道蠕动;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饮食与生活习惯。
1.3 观察指标
比较 2 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比较 2 组急救成功率和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2 组心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 SPSS 20.0 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行 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 组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比较
急诊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见表 1。
2.3 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急诊组患者心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起病急骤、进展较快且致死率高。现如今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相较于常规组具显著提高优势P<0.05,提示替奈普酶溶栓诊治效果可观。常规护理往往重治疗轻护理,在修养管理、饮食运动及心理辅导等方面有失疏漏。优质护理属于 1 种全新护理模式,虽然其目前缺乏具体护理规范和内容,但一切护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和人性化护理的原则。张晓杰[1]研究报道,优质护理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并缩短住院时间及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时海霞[2]发现,优质护理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急救时间和急诊停留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急诊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治疗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其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为①优质护理能有效整合先进护理方式,并形成具有高适应性及独具一格的临床护理模式;②优质护理全面融合健康宣教、心理辅导、饮食修养及用药指导等护理实践过程中,使患者得到更系统性、针对性及全面性的护理,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解决患者饮食修养不当、心理困扰及用药安全等风险较大的问题;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合并众多并发症,且病情较重,优质护理能及早发现并予以尽早干预,从而使并发症预防力度更大且防治方向更精准。
综上所述,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术后,通过优质护理有助于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分诊和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疾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王微微.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10):195-196.
[2] 朱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急诊护理的效果观察 [J]. 当代医药论丛,2018(08):232-233.
[3] 母新玲.急性心梗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J]. 健康之路,2018(06):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