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参与式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杭慧麟
[导读] 探究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施行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的
        杭慧麟
        泰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 探究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施行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68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34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施行共同参与式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及产妇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10d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情况、每天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幅度均较对照组更优,且胎便变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在产妇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施行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更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且产妇满意度更高。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共同参与式护理;满意度  
        新生儿主要是指出生至28d内的婴儿[1],由于新生儿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故极易受到病菌侵袭而发生感染,因此,为保障其生命安全,做好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传统护理模式主张开展母婴分离护理,而共同参与式护理主张母婴同室,提倡让产妇参与新生儿护理工作,不仅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还可有效舒缓产妇不良情绪[2],为探究共同参与式护理的有效性,我院在新生儿护理中施行上述护理模式,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借助信封随机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的68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观察组新生儿孕周为37-41周,平均(38.89±0.53)周,男女分别为19(55.88%)、15(44.12%)例;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平均(9.30±0.23)分;出生体重为2568g至4254g,平均(3512.24±152.61)g;分娩方式:18例剖宫产,16例顺产。对照组新生儿孕周为37-42周,平均(38.92±0.50)周,男女分别为20(58.82%)、14(41.18%)例;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平均(9.29±0.20)分;出生体重为2575g至4250g,平均(3515.30±155.42)g;分娩方式:20例剖宫产,14例顺产。纳入标准:(1)足月儿;(2)家属对研究知情者;(3)产妇语言沟通正常,且无心理精神疾病。排除标准:(1)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者;(2)合并先天性疾病、严重感染、溶血性疾病、肝脏代谢性疾病者;(3)极低体重儿。两组新生儿及产妇资料经统计得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给予产妇母乳喂养指导,告知其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向其演示脐部清洁方法等。
        观察组施行共同参与式护理,具体为:1.宣教护理:结合视频向产妇及家属讲述新生儿护理知识,并发放新生儿护理手册,讲述新生儿哭闹的常见原因,告知辨别新生儿是否饥饿的方法,如用手在新生儿口唇边试探,若伸出舌头吸吮,可提示饥饿。2.技能演示:邀请产妇全程参与新生儿护理,告知产妇如何测量新生儿体温、呼吸及体重,并向其演示更换尿布、护理皮肤、脐部及臀部的方法,同时,重点向其讲解母乳亲喂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增加其母乳喂养成功率,此外,向其讲述新生儿沐浴的注意事项,如在沐浴前1h停止喂奶,合理控制沐浴温度(40℃左右为宜)、时间,沐浴结束后,应及时擦干,以免受凉,并向其演示抚触操。3.预防吐奶:合理控制每次的喂奶量,奶后注意保持头高脚低位,注意喂奶后应避免平躺,若新生儿频繁吐奶或大便可见粘液血丝等,很可能考虑不耐受,应更换奶粉,并向产妇演示吐奶处理方法、拍嗝方法。
1.3 评估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主要比较新生儿10d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情况及每天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幅度、胎便变黄时间)及产妇满意度。
        满意度:统计非常满意、满意占比和,使用自制量表对技术指导(30分)、护理内容(40分)及服务态度(30分)进行评估,其中<60、60-80、>80分分别提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施行统计,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行χ2、t检验,P<0.05,则统计学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
        观察组新生儿10d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情况、每天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幅度均较对照组更优,且胎便变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如表1.2:
       
2.2 对比两组产妇满意度
        对照组产妇满意度为76.47%(8例不满意,15例满意,11例非常满意),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7.06%(1例不满意,13例满意,20例非常满意);在产妇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
3 讨论
        母婴同室属于目前倡导的育儿理念之一,主要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1d让其和产妇共处一室[3],与传统母婴分离护理模式相比,母婴同室不仅有助于产妇和新生儿亲密接触,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及培养感情,还有助于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便于其尽快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和技能[4-5]。
        本研究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施行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在上述护理模式中由产妇和护士共同护理新生儿,护士更注重指导产妇或家属完成新生儿护理工作,显著增强了产妇护理新生儿技能,且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和产妇互动性明显增多,有助于增进护患感情,增加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接受度及好评度。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新生儿10d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情况、每天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幅度均较对照组更优,且胎便变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提示施行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更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效果更佳。同时,数据显示,在产妇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亦提示施行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切实可行,有助于增加产妇好评度。
        综上所得,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施行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更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且产妇满意度更高。
【参考文献】
[1]吕海霞.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在对母婴同室的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4):184-185.
[2]杨晗,李彩月.共同参与式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床旁护理不同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5):1835-1837.
[3]刘婷婷.共同参与式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3):151-153.
[4]赵小红,卫艳梅.产妇新生儿护理中的母婴同室共同参与护理模式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1):122-124.
[5]张颖,张红.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6):2195-21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