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预防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刘海静
[导读] 探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刘海静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 探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分以及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理情绪评分与疼痛评分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等消极情绪,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同时可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动静脉内瘘是临床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主要血管通路,通常采取动静脉内瘘术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其具有不限制机体活动等特征,但极易诱发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对我院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分以及临床指标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55-75岁,平均(62.14±2.83)岁;实验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56-74岁,平均(62.65±2.75)岁。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支持。纳入标准:①符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者;②语言功能正常者;③个人资料齐全,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者;②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③严重心脏病者。对比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①普及疾病相关知识;②介绍血液透析具体实施方法;③饮食指导;④叮嘱患者透析期间着衣袖宽松且柔软衣物。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多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注意调节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应分享临床治疗成功案例,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动静脉内瘘护理:护理人员在穿刺时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定期更换穿刺部位,避免出现内瘘狭窄情况[2];③感染护理:穿刺前,护理人员应对穿刺部位进行严格消毒,严禁穿刺受损皮肤,若出现内瘘感染,应立即重建临时血管通路,对于局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并适当应用抗生素,同时需禁止患者内瘘手臂接触水并保持清洁干燥。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指标、心理状态评分指标以及临床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包括内瘘闭塞、动脉瘤样扩张、感染、出血;
        ②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
        ③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指标,采用HAMA评分与HAMD评分;
        ④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治疗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疼痛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可发现,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肾衰竭患者有效延长生命周期的治疗方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3],建立血管通路是实施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患者因动静脉内瘘反复穿刺后损伤血管壁极易形成局部瘢痕,同时患者护理不到位较易诱发感染等并发症,会加剧肾脏功能恶化[4]。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指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心理情绪评分与疼痛评分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充分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对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效果具有显著成效。
        总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等消极情绪,缓解患者疼痛情况,同时可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媚梅.早期护理干预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v.18(06):256-257.
[2]张艳华.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其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健康必读,2020,000(004):194-195.
[3]王婷婷.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J].家庭科技,2020,No.325(01):65-66.
[4]林雪.早期护理干预对MHD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20,v.34(02):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