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康复患者执行疼痛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彭丽
[导读] 分析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康复患者执行疼痛护理模式
        彭丽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贵州  六盘水553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康复患者执行疼痛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将这9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泌尿外科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疼痛护理模式,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远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疼痛时长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进行后腹腔镜术的患者进行疼痛护理,不仅能够缩短疼痛时长,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还能降低患者的伤口感染率等,能为患者的生命直连提供坚实的保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疼痛护理;常规护理,护理效果
        近年来,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是在输尿管镜腔内碎石、肾囊肿去顶、肾上腺切除术等泌尿外科手术中被广泛使用,该技术的创伤小,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快疾病的治愈[1]。但由于手术的过程中会使腹腔内压力升高,隔肌会因牵拉而引起腰背等补位的疼痛,通过合适的护理方式,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缩短患者的术后疼痛时长,对患者的康复也具有重要意义[2]。鉴于此,为分析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康复患者执行疼痛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用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进行分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将这90例病例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对照组的男女比例=22例:23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36.94±14.78) 岁,病程3-8个月,平均病程(4.45±2.54)月;实验组的男女比例=20例:25例,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38.42±15.11)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6.98±24.2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对比无差异性(P>0.05),可做进一步比较。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泌尿外科的常规护理模式,即:
        (1)定时检测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分析其生命体征的变化。
        (2)定时对引流管进行消毒和清洗,防止细菌感染;
        (3)定时清理患者病房,保证病房干净、整洁且通风。
        (4)根据医嘱给患者注射止疼药或让患者口服止疼药。
1.2.2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疼痛护理,即:
        (1)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a.护士要用和蔼、温柔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b.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治疗方案、护理方案、治疗方法,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病情,进而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负面情绪。
        c.实时关注患者的情绪,若患者出现不良强需,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让其树立能够战胜疾病的信息。
        d.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帮助患者及其技术解决困难。
        e.叮嘱患者的家属要经常陪伴患者,让患者感觉自己是受到家人重视与关爱的,缓解患者的恐惧,进而提升其对于治疗的依从性。
        (2)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
        a.定时记录患者的疼痛情况。
        b.根据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延长患者吸氧时间,有效的提高氧分压,提升患者机体对二氧化碳的代谢能力,减少腹膜吸收CO2的能力,进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c.鼓励恢复较好的患者下床活动,提升患者的抵抗力。
        (3)对患者进行预防并发症护理:
        a.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观察引流管的变化,例如,颜色或者数量,有效预防术后出血。
        b.经常询问患者胃是否出现不适或者腹部是否出现腹胀感,如果出现任何不适都应该及时的告知医师,方便医师及时对肠胃进行减压。
        c.对于行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术后应该及时对尿管进行消毒、清洁。
        d.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胸疼、咳嗽等症状,若其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想医生反馈,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即:VAS评分,VAS评分在1-3之间,则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较低;VAS评分在4-6分之间,则代表患者在术后属于中等疼痛程度,VAS评分在7-10之间,则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高。
        (2)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时长。
1.4数据分析与统计
        本次研究获得,数据一律用软件SPSS23.0处理,计量资料以(x±s)来表示,组间差异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组间差异以χ2检验,P<0.05时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在术后的疼痛程度
        术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的在术后的疼痛程度

2.2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时长
        术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时长为(4.12±0.34)d;实验组的疼痛时长为(1.44±0.27)d,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时长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后腹腔镜术是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但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的疼痛感一般属于非切口疼痛。分析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中主要包括,患者腹腔中的压力不断的升高、二氧化碳的刺激等都会给患者的腰背补位造成疼痛感[3]。因此,如何缓解患者在后腹腔镜术后的疼痛感是泌尿外科护理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次研究过程中,实验组患者在术后疼痛程度和疼痛时长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传统的泌尿科护理模式,是一种普通的护理模式,其只是根据医嘱向患者注射止痛药,进而缓解患者的痛苦,但无法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痛苦,因而导致护理结果较差,无法受到患者的认可。而疼痛护理模式能够从患者的心理、生理等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手术后的舒适感,进而提升其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对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疼痛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疼痛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宋希荣,刘敬波,李甜.老年患者后腹腔镜手术中的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03):111.
[2]王琨.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229-230.
[3]邱瑞.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术后患者非切口疼痛的分析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7):208+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