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胶采血管对部分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蒋苏
[导读] 分析临床生化检验中分离胶采血管测定结果对其产生的影
        蒋苏
        (泗阳县中医院有限公司     江苏泗阳    223700)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生化检验中分离胶采血管测定结果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供血者静脉血,并分为三管,分别为分离胶真空采血管、肝素锂真空抗凝采血管以及无添加剂真空采血管,分离出血浆与血清后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在检测血浆白蛋白指标时,血清管指标高于分离胶真空管,然而,分离胶真空管在血糖指标检测中则高于血清管,在其它血常规检测中,三管指标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离胶采血管对于血糖水平存在部分偏高现象,而在白蛋白水平上也存在部分偏低情况,在其它指标无影响,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分离胶采血管;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结果;影响
        随着检验医学在临床中的完善与持续发展,医学检验效率与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检验的质量控制受到了临床各界人士的关注,而对于标本的质量控制上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就传统检验时,血细胞与血清共存的时间相对偏长,随着血细胞的破裂与代谢,血清成分相对较稳定,此时,检查结果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分离血清中,使用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可以迅速、安全地分离出血清,这对于血清化学成分来说也能维持其稳定性,并且在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中可控制好其标本质量,得到了临床的一致认可。为此,在临床工作中,探讨分离胶采血管对血清生化指标所产生的影响问题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下面我们具体针对此课题来进行研究分析,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在半年内行常规体检的40例标本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40例男性标本上,有21例男性标本,有19例女性标本,年龄为21-59岁,平均年龄(39.42±5.66)岁。所有受试者均在早晨空腹状态下取肘正中静脉血,再将其血液标本分为三管收集,每管采血量为3ML。分别为分离胶真空采血管、肝素锂真空抗凝采血管以及无添加剂真空采血管,每个真空采血管均来自美国BD公司,其中,无添加剂管需置于37℃温箱半小时,再于离心机上分离聘血浆与血清。
1.2方法
        根据常规检测措施来检测血清常规指标,与此同时,不同的浓度水平标本来实施生化指标检测,具体为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糖(GLU)、尿酸(UA)、尿素氮(UREA)、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1.3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此文中的数据加以处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X2”对数据项加以检测。结果显示为P<0.05,即说明研究数据比较差异度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中的40例血液样本在从体内分离后进行相关的指标检测无1例标本出现凝血与溶血问题,与此同时,也未出现纤维蛋白凝块。分离胶管指标在血浆白蛋白检测中要低于血清管,同时在血糖指标检测中要高于血清管,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的血常规指标中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相较于无添加剂管,*P<0.05
3.讨论:
        就如今来看,国内大多使用玻璃试管来采集与储存血样,此方式在采集血液标本后进行血浆与血清分离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由于琉璃试管不具备良好的封闭性,极易造成血液蒸发,这也将无法保证血清浓度。与此同时,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长时间的接触还会引发细胞内外离子转移以及酶类转移,从而影响血清标本指标的检测正确度。
        在临床检验中,使用血清分离胶管可以帮助血浆与血细胞分离,并于离心机的操作下还能促进分离胶管中的硅分子凝聚体化学结构产生相应的变化,降低其黏度,并形成链状结构。在此基础上,密度相对较大的血细胞会被沉积至底部,分离胶将阻隔在血细胞与血清中间,呈三层,在离心机停止工作后会构成氢键网状结构,恢复其黏度,这对于血细胞与血清的分离具有极佳的效果。而据相关研究调查了解到,在采血时,一些劣质的真空分离胶采血管会因其纷至分离胶纯度未达标问题而增加其密度,因此,氢键会不易被破坏,影响到分离胶的上升,并引起血液样本出现溶血问题,而且还会引起TG等相关生化指标呈现出假阳性结果,这些均是由于劣质分离胶成分纯度有关。此外,质量欠缺的真空分离胶采血管从视觉上来看会出现微小发黄的现象,中间有气泡,试管质量也不一,优质分离胶管无气泡,色渍呈乳白色,与试管质量保持一致。为此,医院在采购时应注意选择优质品牌,避免劣质产品购入,以此保证实验的精准性。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分离胶管指标在血浆白蛋白检测中要低于血清管,同时在血糖指标检测中要高于血清管,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的血常规指标中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加以参考。
【参考文献】
[1]张雪凤,杨铭,朱琳.探讨分离胶采血管对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2):146.
[2]黄玉莎.分离胶采血管对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J].健康之路,2016,15(09):249-250.
[3]郭海龙.分离胶采血管对部分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02):116-117.
[4]张伦军,丁晓琳,陈庆书,郭普,陈建文,孙红,张凡,程佩萍.分离胶采血管对部分临床生化检验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8(06):773+7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