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理功能评分影响评价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雷蕾 易荔
[导读] 探究整体性护理的实施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作
        雷蕾   易荔
        重庆市人民医院两江院区心血管1病区, 重庆  400013
        【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性护理的实施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探究对象,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了试验组32例(实行整体性护理)、对照组32例(实行常规护理),主要对比两组的护理疗效。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试验组的总有效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性存在,P<0.05。通过研究观察到,试验组的心功能指标更优、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整体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而且可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关键词:整体性护理;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理功能

        冠心病,即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冠状动脉血管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所致血管腔狭窄/阻塞,所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造成的心脏病[1]。可改变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不可改变风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主要表现典型胸痛。心绞痛指的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缺氧所致以发作性胸痛/胸部不适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本次研究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主,评价整体性护理、常规护理的实施效果。
1.基线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抽取的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各32例。试验组男性抽取19例、女性抽取13例;年龄范围处于40~75岁,中位(57.5±4.2)岁;病程范围处于2~7年,中位(4.3±0.6)年。对照组男性抽取20例、女性抽取12例;年龄范围处于40~74岁,中位(57.2±4.1)岁;病程范围处于2~6年,中位(4.1±0.5)年。采取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两组基线资料(P>0.05)。
        纳入标准:通过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患者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剔除标准:神经系统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进行用药护理指导、生命体征变化监测,同时嘱咐患者定期接受复查。
1.2.2试验组实行整体性护理,①整体性护患沟通,主动和患者、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存在的疑虑,然后运用心理学方面知识进行心理疏导、解答患者的问题,嘱咐患者家属平时多陪伴患者,以便给予其其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支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②整体性用药护理,告知患者使用药物的名称、剂量、频次、时间、重要性等相关内容,旨在规范患者的用药行为。③整体性运动护理,鼓励患者进行一些有氧活动,比方说:八段锦、散步、瑜伽等活动,但应严格控制患者的运动时间和强度,在运动期间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1.3指标观察与评判标准
1.3.1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射血分数LVEF)。
1.3.2护理效果的判定:护理后心绞痛症状消除,接受心电图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为显效。护理后心绞痛症状得以有效改善,为 有效。护理后未达到上述的效果,为无效。前2项指标相加之和*100%=总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精准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两组临床数据信息,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利用均数差X±s体现、心功能指标对比以t统计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率%表示、护理效果对比使用X2检验;统计结果显示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组间在护理效果方面对比
        两组总有效率的数据对比呈现为:93.75%、75%,统计学差异性存在,P<0.05,如表1。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临床方面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问题。临床方面除了对症治疗外,进行护理干预同样非常必要,本文经护患沟通、用药护理、运动护理几个方面组织整体性护理工作。整体性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在提供护理服务期间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疾病进展规律、变化特点,然后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干预、评判患者的病情,从而有效该病患者的预后[4]。加强护患沟通,重视和患者及患者家属间的沟通、交流,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干预、分析并及时解答患者存在的疑虑,利于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施行用药和运动方面护理,可以使得患者掌握正确用药方法、了解用药的意义规范用药,加强适量机体运动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5]。
        总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进行整体性护理干预,在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参考文献:
[1]杨静,朱慧娟.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9,007(013):95-96.
[2]王庆玲.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影响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5):87+103.
[3]王俊平.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3):195-197.
[4]李凤华,肖樱,谢恒,等.精细化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评价[J].母婴世界,2019,000(024):193.
[5]徐维华.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28):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