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术后尿潴留应用中医特色护理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汪金玲
[导读] 调查中医特色护理对肛肠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汪金玲
        射阳县人民医院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目的:调查中医特色护理对肛肠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筛选4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者,20例纳入中医组,20例纳入普通组,前者行中医特色护理,后者行普通术后护理,护理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6月,检查尿动力学,统计有效率。结果:干预前检测的逼尿肌压力、尿流率等数据无差异,P>0.05。干预后检测的逼尿肌压力、尿流率等数据在中医组比普通组高,P<0.05。尿潴留护理有效率在中医组(100.00%)比普通组(75.00%)高,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减轻尿潴留,提升有效率。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临床研究;应用价值;尿潴留
        肛肠术类型多样,有痔疮、肛瘘等,经手术能加速肛肠病变恢复。但肛门位置较特殊,术后有膀胱肌恢复缓慢的情况,增加尿液排出难度,常出现尿潴留,带给患者各不适症状。为减轻尿潴留,临床多增加导尿治疗,可缓解潴留情况,但不适感强烈,有高尿路感染率,接受度低,需从源头减少尿潴留事件[1]。普通术后护理重视伤口换药,能加速肛周伤口恢复,未重视到尿潴留,会增加发生率。而中医特色护理有较大不同,经各措施可加速血液循环,能引水下行,减少尿潴留事件,减轻患者不适感[2]。对此,研究筛选4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者,旨在调查中医特色护理对尿潴留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选40例肛肠术后尿潴留者,20例纳入中医组,20例纳入普通组,护理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6月。中医组:病程跨度1-27个月,均数值(14.68±2.39)个月;9例女,11例男;10例痔疮,2例肛瘘,8例肛周脓肿;年龄跨度23-59岁,均数值(41.37±3.09)岁。普通组:病程跨度2-28个月,均数值(15.30±2.71)个月;10例女,10例男;11例痔疮,3例肛瘘,6例肛周脓肿;年龄跨度22-60岁,均数值(42.56±3.87)岁。组间无差异,P>0.05。
        入组原则:均存在肛周病变,行肛肠手术;签署同意书;既往无肛周手术史;术前无泌尿系统病变;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原则:术前有尿道梗阻性病变;资料缺失;尿路畸形者;哺乳妊娠者;术前已存在尿潴留情况;存在针灸、艾灸禁忌症;耳部破烂者。
1.2方法
        中医组:中医特色护理,(1)足浴:准备香附、丹参、乌药、槟榔等药物,包裹后加水,沸腾后等待降温,温度适宜后,将双脚放置在盆中,在热力作用下加速血流。(2)穴位按摩:选取足三里穴、命门穴等穴位,行揉按处理,后行腹部按摩,初始位置为脐下,逐渐按摩至耻骨位置,增加按摩力度,有酸麻感即可。(3)中药热敷:足浴期间煎煮的药包捞出后,行包裹处理,保证药包不滴水,放置在膀胱区域。(4)耳穴压豆:准备无菌胶布,在各胶布上粘贴王不留行籽,消毒耳部各穴位后进行贴敷,不断按摩、揉压,耳部有酸胀感即可,频率控制在5次/d。(5)艾灸:确定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后,行局部消毒处理,点燃艾条,靠近穴位,有温热感即可,熏蒸时间保持在15min。(6)针灸:选取中极穴、腧穴等膀胱经对应的穴位,消毒后进针,有酸麻感后可退针。
        普通组:普通术后护理,行伤口换药,规范饮食,增加饮水量,加速尿液排出即可。
1.3观察指标
        尿动力学经两个层面进行评估,其一为最大逼尿肌压力,其二为最大尿流率。
        有效率,(1)护理0.5h内,排尿情况恢复,为显效。(2)护理0.5-1h内,排尿情况好转,仍有排尿不畅情况,为好转。(3)护理1.5h内,仍存在排尿障碍,为无效。尿潴留护理有效性为后两者之和。
1.4统计学计算
        SPSS24.0中,尿动力学所使用检验值为t,尿潴留发生情况所使用检验值为X2,P<0.05,有差异。
2.结果
2.1尿动力学
        干预前检测的逼尿肌压力、尿流率等数据无差异,P>0.05。干预后检测的逼尿肌压力、尿流率等数据在中医组比普通组高,P<0.05。

3.讨论
        肛肠手术有一定特殊性,骶管麻醉期间可阻止感觉传递,但会刺激到骶神经,诱发排尿障碍。肛周位置神经组织丰富,术后有强烈疼痛感,常有括约肌痉挛情况,也会增加尿潴留事件[3]。持续性潴留会造成诸多并发症,如尿路感染等,需行相关治疗护理,改善潴留情况。普通护理措施较片面,会增加饮水量,诱导患者排出尿液,但效果不佳。部分患者会行插管治疗,但不适感强烈,有尿路感染风险,降低患者认可度。中医对尿潴留有诸多认识,认为此病症是创伤所致,特点体现在筋脉痉挛,常出现水道瘀阻情况,临床护理重点应为利尿活血。
        足浴为常见护理措施,药物煎煮后,有效成分会挥发在水中,可在热力作用下渗透足部皮肤,能通络活血,引水下行。穴位按摩涉及手法较多,对膀胱经等位置进行按摩,可刺激膀胱,提升逼尿肌压力,达到水运通畅的作用。各穴位按摩后,能止痛化瘀,增加命门穴等穴位,可气化膀胱,对于尿潴留有显著改善作用。中药热敷则能刺激到腹部穴位,可加速肠胃蠕动,能增强逼尿肌压力,加速尿液排出。耳穴压豆为常见护理措施,在耳部选择对应穴位,可增强穴位刺激,能强化神经反射,解除膀胱肌痉挛情况[4]。艾灸在护理中有重要作用,在热力作用下,可疏通经络、行气利水。各穴位的选择,能行气止痛、扩张平滑肌,可加速尿液排出,改善潴留情况。针灸过程中可加强膀胱肌刺激,能缩短收缩时间,此过程中可提升膀胱压力,在较为显著的气化作用下,可改善潴留情况。各护理措施实施后,能发挥协同作用,足浴、按摩、热敷等均能提升局部温度,加速药力深入,可疏经通络、利水下行。辅以艾灸、针灸等措施,可强化穴位刺激,能调节脏腑,恢复平衡,改善逼尿肌压力,加速尿液排出[5]。高频率耳穴压豆则能提升各护理措施的效果,能增强尿道刺激,可改善尿道痉挛情况,在各机制下能排出尿液,继而恢复潴留情况,得到各尿潴留患者的认同。
        综上,中医特色护理可保持高有效性,改善尿潴留情况。
参考文献:
[1]徐凯丽. 中医特色护理对肛肠科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9):79-80.
[2]金涛. 中药熏洗联合特色护理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切口水肿及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 糖尿病天地,2020,17(1):212.
[3]侯丽丹. 肛肠术后尿潴留应用中医特色护理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8):211-214.
[4]韩薇. 以柔性管理为指导的肛肠科特色护理对肛肠术后患者恢复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养生保健指南,2021(9):160.
[5]文渝. 中医特色护理模式对肛肠科术后尿潴留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5):163-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