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卢佳萍
[导读] 研究护理干预的措施对产妇生产之后的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卢佳萍
        金华市人民医院321000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的措施对产妇生产之后的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式: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医院生产的产妇进行调查,患者数量为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产妇为30例。对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试,对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差异来分析盆底恢复的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性生活的满意度为90%,远远大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手段能够保证产妇的盆底功能良好恢复,提升恢复速度,强化盆底肌力,提高产妇的性生活质量,因此,护理干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护理干预措施;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影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后疾病,是指产妇盆底的内部结构产生损伤,导致性生活受到影响、子宫产生脱落、尿与粪便失禁。因为产妇进行了盆底手术、分娩、雌激素减少、妊娠等多种因素,导致疾病形成。根据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涨,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关注这一问题。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与心理产生巨大障碍,会影响到产妇的生活质量。根据现有的临床效果分析,使用护理干预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能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其效果显著。本文对产妇的干预护理对盆底功能治疗影响展开具体的分析,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医院进行分娩实施护理的60名产妇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划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的患者年龄范围为22-35岁,平均年龄范围为(28.5±6.5)岁,孕周为37-42周;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2-33岁,平均年龄范围为(27.5±5.5)岁,孕周为37-42周。产妇类型为初产妇,没有其他的慢性疾病或传染病。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年龄与孕周等信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
        对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文所示。
        (1)对观察组30例患者进行产前盆底肌肉训练,主要方法如下:
        产妇生产之前,经过相应的机构对其指导产前提高,这一环节,孕妇会增强骨盆的韧性,让会阴、阴道、腹部的弹性能力增强;相关人员会对孕妇的盆底肌肉进行训练,涵盖:肛门收缩、阴道收缩、盆底肌肉运动,每次的时间保持在3秒,一天2-3次,每次150-200遍,一个疗程为6-8周;并指导孕妇合理的收缩方式,保证孕妇减少大腿肌、臀大肌、腹肌一同收缩,避免会阴受到伤害,减轻阴道裂伤程度。能够促进产程加速,减轻产妇的盆底损伤。
        (2)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保护盆底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主要方法如下: 
        产妇出院之前,应该对产妇做好教育工作,基于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背景进行知识传授,护理人员也应该对产妇进行盆底保护的知识讲解,讲解内容涵盖:8周之内不能同房,不能使用盆浴,不能进行过量的运动等。让产妇对病情恢复有大体上的了解,加强产妇的自我护理意识,加强产妇的配合性,保证产妇能够积极进行治疗,提升康复的效果。护理组组长应该及时开展动态跟踪,确保教育能够有效实现。
(3)对观察组30例患者的盆底功能进行监测,具体方法如下:
        产妇生产42天后,应该返回医院对盆底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查,这个过程之中,相关人员应该对产妇盆底肌肉训练的重要性加以讲解,指导产妇如何正确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将阴道哑铃的相关事项详细阐述。相关人员要定期跟进产妇了解恢复情况,保证及时记录,要注重对产妇的定期指导,为产妇的恢复提供更多意见。
        (4)对观察组30例患者开展阴道哑铃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根据产妇的实际状况来挑选哑铃的大小;使用哑铃之前应该先做好清洁工作,保证哑铃与手部的清洁;把润滑型的导电膏涂抹在阴道哑铃外部,指导孕妇使用蹲位、仰卧的方式进行,把阴道哑铃的顶端放入产妇的阴道内,伸展长度为一个小拇指,胶绳保留在阴道外部,方便将之取出;指导产妇对阴道肌肉进行收缩运动,站立。两腿之间的距离要与肩膀平齐,要保证哑铃不能掉落,继续进行训练;可以采取一边行走一遍训练,保证哑铃能够维持在阴道内部,指导产妇模仿咳嗽、跳动等重力活动;训练时间为10-20分钟,如果产妇能够很轻松的做好相应动作,获取哑铃时要保证使用蹲位或者仰卧的姿势进行。把手放置在产妇阴道外侧胶绳上,轻轻的随后加重力气,将哑铃取出;最后,消毒后保证其干净无菌,以便以后使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干预护理3个月之后的数据信息对比。本文将盆底肌力分为5个等级:1级、2级、3级、4级、5级;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询问产妇恢复后对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本文将满意程度划分为3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孕妇的实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的数据进行分析。文章的数据信息根据均数±标准差(x-±s)体现,使用t检验;数据根据率(%)体现,使用χ2检验;等级信息对比使用秩和检验。P<0.05代表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进一步研究,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治疗远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观察组产妇对性生活的满意度达到了90%,而对照组仅有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讨论
        本文通过对60例产妇分组给予治疗,全面的研究护理效果。对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护理模式,对观察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3个月后,盆底肌力远远比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性生活的满意度为90%,对照组性生活的满意度为60%,可以体现观察组的恢复效果良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数据资料显示,中国有40%的产妇患有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障碍会逐渐干扰机体正常运行,导致患者的子宫脏器受损,性生活也会受到影响。当下时期,盆底功能障碍的主导原因为妊娠与分娩,女性分娩与妊娠对身体的伤害巨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进一步恶化。干预措施能够提升产妇的恢复速度。第一,产妇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模式,缓解产妇的阴道膨出、子宫脱垂、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使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孕妇提升阴道的紧缩能力,提升产妇的性生活质量,减轻身体的酸痛。第二,能够帮助产妇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减少产妇的痛苦,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并且效果良好,能对产妇的身心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因此,积极作用非常明显。所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升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汤敏.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8+10.
[2]陈雪平.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0):181-183.
[3]沈彩玉,罗红仪,冯健文.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1):181-182.
[4]黄丽霞,谷玉红,房桂英,等.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河北医药,2017,39(9):1436-1437.
[5]林丽霞.护理干预措施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全科护理,2017,15(1):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