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梅 李秀元 陆伟玲 张菊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 6531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及对临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20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当做观察对象,并通过双盲法将100例患者分为普通组50例和讨论组50例。在临床护理干预期间,普通组和讨论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重点观察不同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讨论组护理后的NIH-CPSI评分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讨论组护理后的IIEF-5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讨论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逐渐恢复其勃起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前列腺炎;应用效果;勃起功能;护理满意度;观察分析
前言
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男科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加之患病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降低其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因此,临床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将收治的1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当做观察对象,经分组讨论和比较,现将心理护理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双盲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即:普通组50例和讨论组50例。普通组中,患者年龄介于20~65岁,平均年龄(41.18±5.24)岁;病程介于0.2~13年,平均病程(5.15±1.27)年。讨论组中,患者年龄介于22~68岁,平均年龄(41.24±5.31)岁;病程介于0.3~12年,平均病程(5.09±1.33)年。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临床护理干预期间,普通组患者选择实施常规护理,例如给予患者药物指导;针对患者情况开展膳食干预;督促患者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等。
在此基础上,讨论组患者选择实施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强化沟通: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与其进行积极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疾病状况,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交流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始终保持真诚、和蔼的服务态度,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及时解答其疾病相关问题,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知识讲解:选择患者能够理解的方式详细向其说明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知识,例如疾病诱发原因、发生机制、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相关注意事项等,从而缓解患者的抵触情绪,引导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活动。③隐私保护:在临床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的隐私保护工作,诊疗时应尽量避开除医护以外的第三人,鼓励患者尽可能放松其身心,切忌在公众场合谈论患者的病情状况。④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情绪控制方法,并学会进行心理锻炼,有效消除不良情绪,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临床治疗。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忌烟、忌酒、忌辛辣,做好前列腺保暖工作的同时,还应规律其性生活,避免憋尿或久坐。
1.3观察指标
重点观察不同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分别使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NIH-CPSI)[1]、性功能评分量表(IIEF-5)[2]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向患者发放本院自拟的满意度量表,对其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以均数±平方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NIH-CPSI评分与IIEF-5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NIH-CPSI评分与IIEF-5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userUpload/5(21574).png)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调查发现,普通组有8例不满意,25例比较满意,17例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84.00%;讨论组有1例不满意,28例比较满意,21例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98.00%。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83,P<0.05)。
3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通常是由病原体入侵前列腺而引发,绝大多数患者不仅具有排尿障碍、疼痛等临床症状,而且还伴有一定的勃起功能障碍,如不能及时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讨论组护理后的NIH-CPSI评分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讨论组护理后的IIEF-5评分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讨论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由此说明,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使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取得突出的临床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逐渐恢复其勃起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褚芳芳,范新,许文丽,等. 聚焦解决模式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情绪生活质量症状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4):2487-2489.
[2] 谭源源,周祥梅. 优质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3):40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