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双雪 曾廷燕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四川 泸州 646200
摘要:探讨镇痛分娩、体位护理过程中的激励式护理及护理效果。方法:将108例产妇分为观察组(激励式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4.44%>81.48%,χ2=4.285)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3.70%<16.67%,χ2=4.960)以及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7.45±3.76)分<(44.28±4.42)分,t=8.649]、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8.26±3.92)分<(43.73±4.08)分,t=7.104]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的镇痛分娩过程中,配合体位护理,能够减轻产妇的痛苦。实施激励式护理,有助于消除产妇的负面情绪,增加其对于安全、顺利分娩的信心,对于改善分娩结局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激励式护理;镇痛分娩;体位护理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108例产妇。研究方法:分组对照(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初产妇/经产妇=38/16,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8.15±4.63)岁。对照组:初产妇/经产妇=37/17,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23±4.52)岁。具有可比性(P>0.05)。
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观察产妇的产程进展,监测各项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实施镇痛分娩,行连续硬膜外麻醉(0.4μg/ml舒芬太尼+0.08%罗哌卡因初始剂量:10ml;持续泵注:10ml/h)。麻醉后实施体位护理,根据胎心胎位的实际情况,调整产妇的体位姿势,一方面便于娩出胎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帮助产妇节省体力,提高其舒适程度。根据产程进展,实施助产护理,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在产妇顺利生产后,观察产后并发症、新生儿疾病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干预,并做好产后护理的相关工作。
观察组(激励式护理):基于镇痛分娩、体位护理,实施激励式护理。在分娩前的准确阶段,护理人员应该主动询问产妇的感受,认真倾听产妇诉说其心情。调查了解产妇对于分娩知识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讲解,让产妇对于分娩有着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针对产妇对于分娩疼痛的担心、顾虑,讲解镇痛分娩、体位护理在缓解分娩疼痛方面的功效,耐心解答产妇的问题,详细进行解释说明。在分娩前,进行分娩体位护理的模拟演示和训练。由已婚育的护理人员向产妇分享经验,给予其鼓励和支持,建议产妇在产前适当活动,尽可能放松心情。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全程陪伴,通过称赞产妇,在语言上给予鼓励,增加产妇对于分娩的信心。
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
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其护理效果,见于表1:
三、讨论
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通过镇痛分娩,利用麻醉药物,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症状,进而帮助其顺利分娩。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配合以体位护理,选择合适的体位姿势,方便胎儿娩出,同时可以提高产妇的舒适感。该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心理因素对于分娩的影响。产妇对于分娩疼痛的恐惧和焦虑,往往会加重其疼痛感受。激励式护理的开展,则是以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分娩自信为目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产前对分娩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纠正产妇的认知错误,改变其对于分娩疼痛的看法,让产妇认识到镇痛分娩以及体位护理在缓解分娩疼痛方面的良好作用,逐渐消除其恐惧感。产前进行分娩体位护理的模拟演练,为分娩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在指导其正确用力、调节呼吸等分娩技巧时,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给予其鼓励和安慰,帮助其顺利分娩,降低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镇痛分娩的实施过程中,配合体位护理和激励式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的精神状态,有助于促进其安全、顺利分娩,进而改善其分娩结局,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玲珍.激励式护理在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6):840-841.
[2]徐美芳.产程中镇痛分娩配合体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