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对慢阻肺患者恢复期脱离BIPAP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肖瑞云
[导读] 分析呼吸功能锻炼以及心理护理在慢阻肺患者恢复期
        肖瑞云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四川绵阳610299

        摘要 目的 分析呼吸功能锻炼以及心理护理在慢阻肺患者恢复期脱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BIPAP)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间我院慢阻肺恢复期脱离BIPAP患者6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为实验组,结果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并对比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护理前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各肺功能指标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功能联合心理护理在慢阻肺恢复期脱离BIPAP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呼吸功能锻炼;心理护理;慢阻肺;恢复期;脱离BIPAP

        慢阻肺是老年群体多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可预防、可治疗,但是病程时间长,并会因诸多因素加重病情的发展,因此,在治疗期间,需要从生活中的诸多方面考量,规避危险因素,提升预后。药物、呼吸机辅助通气均是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手段,其虽然能够控制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是对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不明显,因此,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还需要强化肺部功能的康复训练,以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1]。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恢复期脱离BIPAP的慢阻肺患者为例,分析呼吸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的干预价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66例,均为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间我院慢阻肺恢复期脱离BIPAP患者,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各有33例的对照组以及实验组。
        对照组:本组33例中有女性患者13名,有男性患者20名,年龄范围:55岁-77岁,平均年龄为(63.73±2.11)岁。
        实验组:本组33例中有女性患者15名,有男性患者18名,年龄范围:54岁-76岁,平均年龄为(63.65±2.09)岁。
        以上内容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健康教育以及日常生活护理,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补充,提升机体的免疫力,提升认知程度,并且在生活护理中保证合理用药,避免呼吸道遭受外界刺激,同时做好保暖工作,预防感冒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呼吸功能锻炼+心理护理:(1)呼吸功能锻炼: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指数,根据结果制定呼吸功能训练计划,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方案[2],每日三次,每次于饭前训练10-15min,一周后再次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指数。其中,腹式呼吸:呈舒适体位,放松身体,紧闭嘴唇,经鼻最大程度吸气,手部感受腹部的凸起,当不能再吸气后,屏气至不能屏气后,缓慢用鼻呼气,感受腹部凹陷,直至不能再呼气,循环往复,提升呼吸肌和肺活量;缩唇呼吸:首先闭嘴巴,用鼻子吸气,再微张嘴唇呈吹哨状,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循环往复[3](2)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做好安抚工作,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予患者鼓励工作,帮助其建立信心,同时以聊天、听音乐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4]。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
        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呼气峰值流速(PEF)。
        护理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统计,问卷结果通过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进行表示。
2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
        如下表一所示,观察护理前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两组的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各肺功能指标均较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3讨论
        慢阻肺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已经成为老年群体多见的慢性疾病,并且近几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仅仅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病情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临床需求,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以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为主,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辅以有效的肺部功能康复训练尤为必要,而为了提升患者的配合度,保证肺部功能锻炼的预后,还需要辅以心理疏导,基于此,本文进行如上的分析。
        本文的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通过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来提升肺部功能,一方面是通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功能康复锻炼的依从性[5],从而进一步的控制病情,改善肺部功能,提升预后。
        综上所述,慢阻肺恢复期脱离BIPAP患者采用呼吸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可以起到明显的干预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鲁胜楠,任爽,陈亚红,朱敬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和呼吸康复策略[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05):24-28.
[2]濮春燕,徐青.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联合干预对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1):165-166+169.
[3]李银花,王春霞.呼吸功能锻炼配合心理护理对提高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心理月刊,2021,16(06):128-129.
[4]史卉.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2):135-137.
[5]罗静稳,马颖,房英.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22):8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