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红 张梅玲
山东省海阳市凤城街道卫生院 265118
【摘要】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形成了一种以责任制为基础,具有很大创新性的护理模式,即为协同护理模式。能够很大限度上地积极鼓励患者自身进行相关自我护理,并能够自主地参与到相应的健康护理之中,从而能够使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就目前情况来讲,我国的医疗行业仍然缺乏具有护理技能的相关人才。为了缓解临床护理人员的不足,保证其护理工作的工作质量,推行新型的协同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心内科;自我护理;应用
心内科作为一个主要针对诊治心脏以及心血管等相关疾病的科室,因此被该科室所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属于较为紧急且严重的。所以在对心内科的患者进行诊治时,不应当只是注重在治疗过程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关注到在对患者治疗过后的相关临床护理环节。大量的相关临床实验数据表明,在对心内科患者治疗后采取良好有效的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程度。随着现代医学手段和观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协同护理模式的概念逐步深入到心内科的临床护理之中。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逐步提高患者对其自身的自我护理能力,在通过护理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协助下,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恢复;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从而能够在传统的临床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建立起一套能够以患者及其健康问题为核心的在心内科方面的新型护理模式。本文以相关实践活动结论和数据、专业资料为依据,详细介绍了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领域的应用。
1 协同护理模式的基础为良好的护患关系
想要更高效顺利地展开相应的护理工作,尤其是推动协同护理模式的深入,就需要使患者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受相关护理人员传达的护理信息,并且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这是进行协同护理模式的最基本一步。因此,心内科的护理人员必须做到重视维护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在护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1在患者心中树立良好形象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待人亲切,使患者对护理工作者充满信任,这对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应当做到态度和善,衣着整齐等以此做到在患者心目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从而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个人及所在医院有良好的评价。
1.2进行言语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是一种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交流的良好方式。例如早上碰见患者问一句“早安”,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也尽量用“请”和“您”等词汇。这种自然简单的问候语,能够迅速拉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能有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
1.3积极的面部表情
护理人员在遇到患者时,应当保持微笑,不能在脸上显露出负面情绪。一句同样的话、一个同样的动作,有时也会因护理人员当时的表情不同而在患者心中留下的印象和评价就会不同。护理人员的面部表情对患者传达的是其的工作态度,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当保证表情上的自然且积极,这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十分必要。
1.4恰当的语气和措辞
在心内科的实际护理过程中,有部分护理工作者不能很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不够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措辞,就可能会使患者感到其工作态度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到护患关系的发展,甚至使护患关系破裂。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进行交谈时,护理工作者应当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措辞。
2协同护理模式中的护理教育
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教育是协同护理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一步,这对于协同护理模式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知识教育,能够充分激发患者进行对自己的自我护理意识,同时培养其自我护理能力。
其中,可供选择的进行护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多种。
2.1群体教育
在护理教育中,群体教育主要是通过这一心内科患者群体所患的共同疾病和患者相关的身体情况而进行的,针对上述的相关因素对患者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相关护理知识的教育和护理手段的指导。一般情况下,每天例行查房前的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是较为适合进行群体教育的,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适应协同护理模式。
2.2个体教育
针对患者不同的个体体质,应当进行不同的护理教育,也就是针对个体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相对于群体教育更具有针对性,通过护理人员对每个患者或者少数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及在自我护理方面患者遇到的相应问题,根据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并做出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指导。
2.3医护协同教育
就目前情况来讲,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更愿意信赖医生的指导,因此可以根据这一现实情况,采取进行临床医生和分管的护理人员共同对患者进行护理相关知识的讲解教育。其中,医生和护理人员讲解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在内容上可以做到互补,使能够教给患者的相关护理知识更具全面性。从相关的实践结果得出结论,医护协同的教育模式更具高效性,在有效完善了协同护理模式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对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增加了在患者心中对协同护理模式的认可和信任,为协同护理模式的推广做好了铺垫工作。
3协同护理模式的护理内容和患者选择
协同护理模式要求对患者进行对其自身疾病的全面性指导,其中,护理人员应当对其中较为简单易学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讲解以及耐心指导,在患者没有学会进行独立操作时多次示范。由于每位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护理人员应当针对每位患者的基本情况,结合临床医生所给出的意见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符合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的私人化的相关护理教育内容。
3.1心理健康指导
在相关心脏病的诱发因素中,有一点就是心理健康。以心机梗死的急性发病期为例,这类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患有类似抑郁症等的相关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疾病。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身心舒畅的环境中护理和调养对患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再一步通过与患者进行的沟通交流,全方面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患者各个阶段的诱病因素,针对此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去帮助患者克服相关的心理障碍,从根源解决护理难题。
3.2疼痛护理教育
护理人员应当告诉患者,在感受到身体有明显异样和疼痛感时,应当及时告知护理人员。从而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当做到对患者的不适及时发现,可以通过相关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等作为患者感到是否不适的参考依据。
3.3睡眠护理教育
在针对心内科的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患者能够有一个良好且充足的睡眠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当出现了睡眠障碍时,患者可能会同时出现对应的生理及心理负担。同时,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睡眠,还会引发或加重患者对应的疾病程度。因此,在护理教育中,睡眠护理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应当告诉患者,在睡眠前应当做好相应的准备,如不能空腹或过饱,避免在睡眠前进行刺激性活动。
4小结
整体护理的模式,虽然具有在分工方面会更加明确,在护理上也会更加全面等优点,但同时在目前的情况上讲也存在着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而协同护理模式强调的是在以护理人员为主,患者参与其中的新型护理模式,能够把相对简单易操作的护理工作交由患者自己完成。在维护好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同时,能够缓解护理工作者短缺的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高且优质的护理服务。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在心内科的护理中加入协同护理模式是一项十分必要且有效的举措。
参考文献
[1]陈赫.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 :276-278.
[2]葛春仙.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 2015 (9) :149-150.
[3]王睿.心内科护理中协同护理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12) :223-224.
[4]李铀氢, 钟玉杰, 杨明珠.协同护理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63-64